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一) 重要市场新闻
1、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收涨,道指涨 0.32%,标普 500 指数涨 0.24%,纳指涨 0.21%;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特尔涨超 2%,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小幅上涨;特斯拉、奈飞、Meta 小幅下跌。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 2.58%;老虎证券、阿特斯太阳能跌超 9%,理想汽车跌逾 8%,小鹏汽车跌近 7%,蔚来跌近 6%,晶科能源跌近 5%,京东跌超 3%,百度、大全新能源跌近 3%,阿里巴巴跌 1.6%。
2、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 黄金期货涨 0.55%,报 3451.80 美元/盎司;COMEX 白银期货涨 0.22%,报 38.69 美元/盎司。国际油价小幅收涨,美油主力合约涨 0.96%,报 63.86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 0.76%,报 67.21 美元/桶。欧洲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德国 DAX 指数跌 0.44% 报 24046.21 点,法国 CAC40 指数涨 0.44% 报 7743.93 点,英国富时 100 指数跌 0.11% 报 9255.5 点。
(二) 行业掘金
1、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30 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推动卫星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持续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指导意见》 围绕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卫星通信监管、提升协同推进合力等六方面提出 19 条思路举措。
点评:近期我国航天领域频繁传来震撼消息。高密度的发射节奏,显示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在提速。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正持续清晰,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2025 年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爆发元年。文昌、太原、海南商业发射场形成 「三线并行」 格局,长征系列多型号火箭滚动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组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92 亿元暴增至 2024 年的 31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100%,增速是全球的 5 倍!概念股包括天银机电、华力创通、上海瀚讯等。
2、8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到 2027 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 6 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 2030 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 2035 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突破,更是一场涵盖经济、社会、产业、治理、伦理等多领域的系统性变革。AI 赋能传统制造业,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减少人工依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AI 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催生 AI 原生新业态,如智能网联汽车、AI 医疗诊断、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AI 带来个性化服务普及,推动消费体验升级,实现 「万物智联」 的便捷生活。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将推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概念股主要有高伟达、赛意信息、科大智能等。
3、英伟达近日正式推出新一代专为物理 AI 和机器人开发者设计的计算平台 Jetson Thor,包括开发者套件 Jetson AGX Thor 和量产模组 Jetson T5000、带有丰富接口的参考载板、带风扇的主动式散热器及电源适配器。这款全新的机器人计算机将成为科研与工业领域机器人系统的 「大脑」,可在端侧设备上同时运行多个生成式 AI 模型,最大限度降低对云端的依赖。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
点评: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开启从 0 到 1 阶段的关键时点,尤其是随着宇树、智元等行业头部公司加速推进零部件性能升级和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愈发明朗,2025 年有望成为行业爆发起点。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正逐步走向产业应用,推动专用机器人向通用机器人发展。随着 AI 大模型加速驱动及科技公司研发积极推动,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加速打开。预计未来五年,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有望在 2026 年突破万亿规模。概念股包括机器人、东土科技、汉宇集团等。
(三) 避雷针
妙可蓝多: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 5% 以上的股东、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柴琇因自身资金需要,拟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10,000,000 股,即不超过公司当前股份总数的 1.95%。
新亚强:公司发布公告称,红塔创新计划减持不超过 315.79 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孙秀杰计划减持不超过 315.79 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减持期间为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2025 年 12 月 17 日。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
和辉光电: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非第一大股东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 2.76 亿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00%,减持期间为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2025 年 12 月 17 日。此次减持计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承诺要求,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恒银科技: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持股 5% 以上非第一大股东王淑琴持有公司股份 5669.95 万股,占总股本 10.9%;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自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2025 年 12 月 18 日,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不超过 1561.56 万股,即不超过 3%。其中,集中竞价不超过 520.52 万股,占 1%;大宗交易不超过 1041.04 万股,占 2%。
亚联发展:公司发布公告称,股东嘉兴乾德精一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计划在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2025 年 12 月 17 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786.24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0000%。减持原因为股东资金需求。截至公告披露日,乾德精一持有公司股份 2574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6.5476%。此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艾德生物:公司发布公告称,宁波屹祥自有资金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在 2025 年 5 月 6 日宣布的减持计划已经完成。该股东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 1179.18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00%。截至 2025 年 8 月 28 日,实际减持了 1129.59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9%,减持均价分别为 24.35 元/股和 21.69 元/股。减持后,该股东持股数量减少至 873.1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