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2024 年,国内生猪市场经历 「寒冬」,全年生猪均价较 2023 年下跌超 15%,每头生猪一度亏损 300 元以上。然而,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由期货、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同编织的风险 「防护网」,却让当地养殖户在价格波动中稳住了阵脚。
作为大商所 「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下称 「农保计划」) 的标杆项目,漯河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自 2021 年落地以来,已连续五年为当地养殖户构筑起价格保障的 「堡垒」。2024 年,「保险+期货」 项目继续平稳推进,两期项目共覆盖 14 户养殖户的 19158 头生猪,最终实现赔付超 370 万元,农户综合收益显著上升。在 「保险+期货」 模式推出十周年之际,漯河凭借多年来的不懈实践与积极探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不仅验证了金融工具服务 「三农」 的有效性,而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动力。
五年深耕:
「漯河样本」 从试点到常态化运行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重要的生猪调出大市,年出栏量超 300 万头,生猪产业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接近 70%。然而,疫病和周期性价格波动长期困扰着当地养殖户。
「养猪最怕两件事:一是发生疫病,二是价格下跌。」 漯河市召陵区卓越养殖场负责人张辽向期货日报记者坦言。这位有着 24 年养殖经验的 「老手」,曾因 2018 年非洲猪瘟而损失惨重。2021 年的价格暴跌更让他意识到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养殖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防疫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生猪价格下跌,猪卖不上好价,养殖场收益就不好,必须找到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
转机出现在 2021 年。在大商所的支持以及大地期货的推动下,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落地漯河市,张辽经漯河市畜牧局和太平洋保险工作人员的介绍,成为首批参保户。此后五年,张辽的养殖场连续参保,在猪价下跌的艰难时刻,项目赔付有效弥补了养殖亏损,为养殖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 年,张辽为 1800 头生猪分两期进行了投保,最终获得超过 35 万元的赔付。张辽感慨地向记者说道:「2024 年下半年猪价一路下跌,多亏参加了生猪期货价格保险,提前锁定了生猪销售价格,保障效果非常好。」
张辽的经历是近五年来漯河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介绍,2024 年漯河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分两期开展:
第一期于 2024 年 8 月 19 日启动,当年 10 月 18 日结束。该期项目共覆盖 11 户养殖户的 8717 头生猪,保费约 100 万元,项目保障金额 2421 万元。其间,生猪现货价格下跌约 2950 元/吨,参保农户通过保险获得 1412.94 元/吨的赔付,赔付率约为 184.73%。算上自缴的保费,参保养殖户较不参与项目的农户减少损失 1183.48 元/吨,有效缓解了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经营压力。
第二期在 2024 年 11 月 5 日拉开帷幕,2025 年 1 月 4 日顺利收官。该期项目共覆盖 14 户养殖户的 10441 头生猪,总保费约 100 万元,项目保障金额 2404 万元。项目期间,猪价仍呈现持续下跌态势,现货价格下跌 675 元/吨,最终农户收到理赔 1195 元/吨,赔付率为 187.15%。实际理赔结算后,参保农户实现综合盈利 328 元/吨,较未参保农户多赚 1003 元/吨,项目给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项目不仅帮养殖户减少了损失,而且改变了他们的生产逻辑。」 大地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养殖户习惯 「追涨杀跌」,如今通过保险锁定价格,能更理性地安排补栏和出栏计划,产业稳定性显著提升。
多方协同:
期货、保险、政府 「拧成一股绳」
自 2021 年起,漯河市持续开展生猪类 「保险+期货」 项目,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扩大到全市各个区县。随着项目模式的不断创新,「漯河模式」 的效果也得以持续优化。从 2021 年临颍县首单生猪收益指数项目,到 2022 年漯河全市覆盖的生猪收益指数专项项目,到 2023 年创新探索 「以销定赔」 模式,再到 2024 年 「保险+期货」 项目逐渐常态化、规范化运作,项目逐步构建起一套贴合养殖户需求的精准保障体系,得到了漯河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地养殖户的高度认可。
正是由于 「保险+期货」 项目的良好效果,参与过项目的养殖户带动了没有参与过项目的养殖户,项目覆盖面越来越广,惠及的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以 2024 年的第二期项目为例,14 户参保农户中,11 户为第一期的参保户,3 户为新增户,「老户带新户」 的效应显著。
漯河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多方协同。记者了解到,2024 年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保费由召陵区财政补贴 40%、农户自缴 30%、大商所补贴 30%,三方分担机制既减轻了农户负担,又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政府支持是关键。漯河市畜牧局持续大力支持 『保险+期货』 模式在当地的推广,努力建设畜牧强市。」 大地期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漯河市政府围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自愿、稳步推进」 的总体原则,为帮助养殖户规避价格风险,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还对 「保险+期货」 的资金投入作出明确规定,持续支持大地期货打造 「漯河样板」。2024 年,召陵区政府提供保费补贴 80 万元,鼓励农户科学养殖、积极避险。
据悉,今年漯河 「保险+期货」 项目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25 年,漯河市联合大地期货和太平洋保险继续申请开展了大商所 「农保计划」 生猪养殖专项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平稳运行中,保费由交易所、地方财政、农户、期货公司四方共同承担。
蝶变升级:
从 「风险对冲」 到 「产业赋能」
2025 年是我国 「保险+期货」 模式推出十周年。十年间,这一创新从无到有,从小范围试点到全国推广,已成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漯河这个试点城市,经过连续五年推广,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的意义也早已超越 「赔付」 本身,其作用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 「风险对冲」,对重塑地方农业生产观念及重构农业发展格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漯河当地不少农户对价格波动已从 「被动接受」 转变为 「主动管理」。大地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漯河市的农业主体在参与 「保险+期货」 的过程中,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加深,在建立起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也有了一定认知,逐步开始利用价格发现功能改善自身生产节奏,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优化升级。
同时,「保险+期货」 助力漯河生猪产业规模化转型。大地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期货」 联系着政府、农业生产者、金融机构等各方,农业主体可以通过各方平台实现优化融资成本、价格风险管理以及开拓销售渠道等目标,从而助力了当地农业企业的规模化转型,也使农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
生猪 「保险+期货」 项目不仅切实保障了漯河市中小养殖户的利益,也弥补了传统养殖险中价格保险的空白,推动期货和保险市场在服务生猪产业过程中实现了从 「单一保障」 到 「生态构建」 的转变。
经过多年发展,「保险+期货」 不再是简单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连接政府、农户、期货公司、保险机构的纽带。大地期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大地期货也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探索更多新模式,稳住养殖户的 「钱袋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