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b 动脉网
2025 年,光学体表追踪定位终于可以收费了。
2024 年底,国家医保局组织编制了 《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试行)》,将现行放射治疗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 15 项,其中包含以光学体表监测为代表的“ 运动管理” 项目。随后,湖南、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西藏等省市陆续发布 《关于规范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以 《指南》 为依据,更新收费目录。
以河北省近期发布的政策为例,其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 《关于印发 〈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试行)〉 的通知》 要求,对省内现行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规范整合:新增“ 放疗计划制定” 等 15 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停用“131 碘-甲亢治疗” 等 72 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其中,新增放疗模拟定位运动管理项目,省级指导价格为每次加收 270 元,市级指导价格为每次加收 243 元。
此前,放疗收费未体现动态监测价值,将患者视作固定模体,忽视了治疗中呼吸运动、体位移位及儿童患者睡眠中的不自主运动等问题,这类风险在无体表监测时难以察觉。光学体表监测进入收费目录后,不仅推动精准放疗在临床端真正落地,更直接保障患者治疗安全与精准度提升,其实质是对光学体表监测技术精准控险价值的官方确认。
行业从业者告诉动脉网:“ 政策通过明确收费标准激发医院设备采买与技术应用动力,加速光学体表监测技术的临床普及,同时带动定位领域精准度升级。相较于传统激光灯摆位、体膜固定等方式,监测精准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更长远来看,收费政策将推动该技术下沉至基层医院,激发医院设备采买需求,并为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与放疗领域的融合创造条件,形成技术落地、医院投入、行业升级、患者获益的正向循环,成为精准放疗领域的重要政策利好。”
这一政策红利的释放,正与国产光学体表监测产品加速获批的步伐形成共振。
2024 年以来,扬奇医芯、科莱瑞迪、大医集团、瑞尔医疗等企业自主研发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获批上市。此前多年,进口产品虽先行推广,但因缺乏明确收费支撑难以创造经济效益,市场拓展受阻。而近两年国产设备的密集获批正好抓住收费政策落地风口。
政策驱动之下,一个新的国产高价值赛道诞生了。
光学体表,推动精准放疗更上一层楼
要了解光学体表监测,还需从放射治疗谈起。
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主要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各类射线或粒子束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对于放射治疗的核心追求是通过高能射线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在这一追求下,各项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放疗从粗放式进入精准放疗时代。
与传统常规放疗相比,精准放疗在定位方式、剂量模式、放疗技术等方面应用创新技术,提升各环节精度,从而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提升放疗效果,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其中,精准摆位是确保精准放疗的重要步骤。放疗与其他治疗方式不同,需要定期照射患者。以调强治疗为例,整个治疗过程需要 25 次-35 次照射,持续时间约 6 周或更久。每次治疗都需确保患者保持同一体位。
过去,医生主要使用激光灯、真空垫及体膜等工具进行三维摆位,摆位精度低,误差可能高达 5 毫米以上,可重复性差。
光学体表监测技术则可帮助医生实现精准摆位。光学体表监测技术主要使用成像设备主动发光并接收反射光图像,利用光学三角等原理重建患者体表实时 3D 图像,并将其与放疗计划中的预设模型进行比对,通过计算所得的偏差来纠正摆位,引导放疗。
与传统摆位方法相比,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摆位精度高达 0.5 毫米以内,且可提高摆位速度,简化工作流程。
摆位之外,精准放疗的另一关键点是图像引导系统。该环节旨在确保放射前、放射中、放射后肿瘤的精确位置,尽可能减少射线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现阶段,图像引导系统包含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KV 级锥形束 CT(CBCT)、kV 级 X 线摄片和透视设备、MV 级锥形束 CT 等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品,以及光学体表追踪引导等新兴引导方式。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并不是替代 CBCT、EPID 等引导方式,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填补放疗过程中缺乏实时摆位引导、实时无辐射治疗监控的空白,进一步推动精准放疗。
具体来说,EPID、CBCT 等技术主要在放射治疗之前应用,确保患者的摆位精准、肿瘤靶区定位准确。但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呼吸运动、胃肠蠕动、微小肢体移动、咳嗽等影响肿瘤位置变化的行为。这些细微行为难以在治疗中被肉眼监测,也无法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复位。但这些行为变化可能使原本照射肿瘤靶区的高能射线照射到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或器官,造成较大的治疗误差。
对此,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可实现术中实时监测,并洞察患者亚毫米级的动作或偏移。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体表位置与治疗计划中基于 CT 或磁共振图像设定的参考点偏移,或者计算出的偏差超出特定限值,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可及时感知并提供调整建议。
光学体表系统还能够与放疗设备的接口对接,对放疗设备的束流进行控制,根据患者体位情况开启或者关闭束流,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患者被误照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鉴于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作用,其可被用于全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目前,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被重点用于头颈部肿瘤、椎体肿瘤等对精确定位要求极高的肿瘤;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受呼吸运动变动位置的肿瘤;颅内肿瘤、胰腺癌等需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肿瘤;以及采用适形调强等精准放疗技术的病例。
如今,我国已应用了调强放疗、自适应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多种精准放疗技术,而光学体表监测的应用将推动我国精准放疗更上一层楼。
全球医学界公认,国内市场超百亿
目前,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价值已被全球医学界公认。根据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发布的 《SGRT:国际临床实践现状调查》 报告显示,光学体表技术在欧洲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放疗机构的临床实践。在接受调查的 278 家医疗机构中,有 62% 的机构至少配备了一套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于 2019 年出版的 《SGRT 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中的应用调查》,在其调研的 439 家医疗机构中,已有 234 家医疗机构装配光学体表监测设备 (占比 53.3%)。未有设备的医疗机构在三年内存在购买计划的比例接近一半。
国内医学界也高度认可光学体表监测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基于光学体表的有效性,国家癌症中心于 2021 年 12 月便发布了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质量控制指南》,供国内医生参考应用。
但是,由于光学体表监测服务未被纳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因而无法向患者收费。这也使得 2019 年首款进口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获批以来,肿瘤医院虽普遍认可光学体监测系统,但采购意愿极低。国内仅少数头部肿瘤医院基于实力建设需求采购该设备。
这一切在 2024 年底开始改变。国家医保局于 2024 年底发布了 《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试行)》 后,光学体表市场陡然升温:肿瘤医院对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采购热情高涨。
一位光学体表从业者表示:“ 政策落地应用后,医院将通过光学体表监测系统产生经济效益。而该系统又可以推动精准放疗,提升放疗效果;简化医生的工作流程,提高摆位速度,缩短治疗时间。这将使肿瘤医院有较强的意愿采购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以光学体表服务单次收费 230 元为例,肿瘤中心若每日治疗 50 位患者,半年收入约 207 万,10 个月收入约 345 万元。而光学体表设备的价格约 200-300 万元,且无耗材费用。即肿瘤中心采购光学体表设备后可在半年到 10 个月收回成本,并在此后继续获取经济效益 (设备的使用周期年限约 10 年)。
此外,本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个重点是使医疗服务收费更加直观地反映医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医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增量性收入。过去,在放射治疗摆位方面缺乏考核指标,难以评估摆位的工作效能。应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后,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医生的摆位精度,体现其工作价值和能力。
基于临床价值与经济效益,预计全国落地光学体表服务收费后,各地医院将加速采购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该设备也将成为放射治疗的标配。
截至目前,湖南、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西藏等省市已落地 《放射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根据国家医保局 2024 年 11 月发布的信息:医保局将继续加快立项指南编制进度,基本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同时指导各省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将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 2 到 3 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这意味着全国各省市将在今年内完成放射治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新增光学体表服务收费项目。预计全国各地肿瘤医院将加速采购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光学体表久等的机遇真的来了。
根据“ 十四五”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到 2025 年,我国将配置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 5333 台,配置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125 台,配置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 60 台,合计 5518 台。
若每台设备均配置光学体表监测系统,以每台 200 万元计算,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市场空间达 110 亿元。
标配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并不是奢望。以协和医院放疗科为例,目前,除部分加速器无法适配安装外,其他所有加速器均已配备光学体表追踪技术,并全部投入临床使用。协和医院放疗科对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使用,基本囊括了全病种、多部位、各种固定方式。
另外,精准放疗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而精准放疗技术对摆位精度、术中肿瘤精度的要求更高,否则高剂量射线照射到非靶区,将产生较传统低剂量射线更严重的危害。这也使得精准放疗趋势下,各肿瘤中心对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需求不减反增。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存量放疗设备将逐步配置光学体表监测设系统。短期内,光学体表监测系统也将迎来一波爆发期,助推相关企业加速发展。
国产获批,恰逢市场爆发
两年前,国内市场上光学体表监测系统主要为进口产品,即英国 Vision RT 公司研发的 AlignRT 系统和瑞典 C-RAD 公司研发的 Catalyst HD 系统。瓦里安也推出了 Varian Identify 系统,却未在国内获批上市。
以 AlignRT 系统为例,该系统通过投射仪发出近红外光,在患者体表产生纹理图案,光学相机应用这些纹理图案生成患者的实时体表轮廓,并使用刚性配准将此体表与参考表面进行对比,校准摆位。
该系统可通过姿势纠正功能提升运动位置较大、非刚性部位 (如手臂、下颌) 以达到精确摆位;还可通过自由呼吸体表基准摆位、深吸气屏气体表,实现六维高精度体位和屏气量监测的门控治疗。
由于仅进口获批,此前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单价约 400-500 万元。随着国产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获批应用,其在国产企业的竞争下逐渐下降至 200-300 万元。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国内获批情况)
2024 年以来,扬奇医芯、科莱瑞迪、大医集团、瑞尔医疗自主研发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纷纷获批上市。
与进口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相比,国产企业做出了多方面创新。例如,扬奇医芯推出的奇视 QVision 系统完全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国产化自主研发和生产。
通过软硬件创新,奇视 QVision 系统的精准度较进口产品实现了升级:摆位准确性和摆位重复性可达到低于 0.2mm/0.1 度的监控误差,均高于进口品牌。监控帧率可高达 20Hz,较进口品牌产品也有显著优势。
应用层面,奇视 QVision 系统可监控患者体表 0.2mm 以内的细微移动,并可与放疗设备对接,智能控制加速器运行 (运动控制+能量控制),做到光学体表监控下的自适应放疗,提升放疗精准度。
更重要的是,扬奇医芯采用微型相机,使奇视 QVision 系统可内嵌安装于环形机架直线加速器内,实现近距离光学体表监测。进口品牌则由于将摄像机吊装于治疗室顶部,只能进行远距离光学体表监测,无法适配环形直线加速器。除常规直线加速器外,奇视 QVision 还可搭载质子、重离子等多种粒子放疗机型。
科莱瑞迪推出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同样采用了结构光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红外小球追踪引导技术,基于结构光的光学体表追踪技术具有更为直观的体表影像获取能力、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无需在患者体表放置红外追踪标记,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在性能上,科莱瑞迪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也在定位精度、测量重复性和漂移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高于美国医学物理学会 TG302 报告所制定的标准,且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际厂商同类产品。如定位精度达到 0.24 毫米,优于进口品牌的 0.5 毫米或 1 毫米;重复性达 0.13 毫米,优于进口品牌的 1 毫米或 0.2 毫米。从应用角度看,该系统实现了亚毫米级的误差控制,显著提升了靶区定位的精度。
目前,该产品已在国内超 30 家医院落地应用。科莱瑞迪则正在积极开展与各大国际厂商直线加速器的接口对接工作,并推进产品的国际认证。其中,该产品已于 2025 年 3 月获得美国 FDA 认证。
不仅在产品上实现突破,国产光学体表监测系统还赶上了政策驱动的市场爆发期。预计光学体表服务收费后将推动国产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快速落地应用。站上风口的国产光学体表企业也将走上发展快车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