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近 2000 亿,芜湖今年最大 IPO 诞生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 (9973.HK) 登陆港交所,以 30.75 港元的发行价上限,募资 91.45 亿港元,有望成为 2025 年最大的港股车企 IPO。盘面上,奇瑞汽车也股价高开,开盘涨近 10%,截至发稿时,报收 34 港元,市值近 2000 亿港元,达 1964 亿港元。冲击港股今年最大车企的 IPO 的背后,是掌门人尹同跃一路带领奇瑞从 「小草房」 起步,成长为中国乘用车 「出口之王」 的故事。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4 年,奇瑞汽车营收分别为 926.18 亿元、1632.05 亿元、2698.9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70.7%;净利润为 58.06 亿元、104.44 亿元、143.3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57.1%。其中,2024 年奇瑞海外市场收入达到 1008.97 亿元,占到总营收的 37.4%。今年 1-8 月,奇瑞出口汽车 79.88 万辆,同比增长 10.8%,保持了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位置。「小草房」 里走出来的中国汽车民族品牌回顾奇瑞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 「小草房」。这一中国汽车 「出口之王」,最早便是在安徽芜湖的一处荒滩上成立,那时创始团队的办公地点只是几间简陋的 「小草房」。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奇瑞一路成长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汽车民族品牌之一。1997 年,奇瑞打下第一根厂房立柱,使得建设大幕正式拉开;2 年后,第一辆汽车的下线,标志着奇瑞具备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正式踏入中国汽车工业舞台。发展中,奇瑞经历了多个关键节点:2001 年 「风云」 轿车的上市,因凭借高性价比和可靠质量,受到市场热烈欢迎。2001 年,定位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的初代奇瑞 QQ,以圆润可爱的造型、2.66 万-5 万的低价,累计销量超 140 万辆,成为首个迈进 「汽车百万俱乐部」 的自主品牌,让奇瑞一跃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自主品牌车企之一。2005 年,奇瑞汽车首次出口,为后续海外拓展打下基础。招股书显示,2024 年卖出的 229.5 万辆车中,有 114 万辆都远销海外,海外销量超越安徽本土 「汽车一哥」 比亚迪,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 「出口之王」。2025 年上半年,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达到 1565.3 万辆,其中出口外销达到了 308.3 万辆,同比增长 10.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整车出口的前十名企业中,奇瑞汽车又以 54.8 万辆的销量稳居第一,持续超越比亚迪。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一位 「关键先生」 在掌舵,他就是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出生于 1962 年的尹同跃,是改革开放后当地村里的首位大学生。当年,考取合肥安徽工学院 (现合肥工业大学) 汽车专业后,尹同跃进入了中国一汽红旗轿车厂担任工艺员,凭借出色的表现,先后前往德国和美国深造学习。1991 年回国后,尹同跃在一汽大众担任总装车间主任兼物流科科长,积累了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然而,尹同跃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几乎被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垄断,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困难重重,便毅然放弃了一汽安稳优越的工作,投身到自主造车的事业中,开启了他的 「造车梦」。截至目前,尹同跃已带领奇瑞走过 21 个年头。随着奇瑞成功登陆港交所,这位现今已 63 岁的掌门人,也终于 「圆梦」。见证中国电动车迭代,IDG 两次押注奇瑞作为脱胎于安徽芜湖国有车企的奇瑞,在 IPO 的路上,其股权结构经历了多次变更。招股书显示,在最早期,奇瑞的股权相对集中在芜湖当地国资手中,主要股东为芜湖财政局和芜湖经开区建投,双方分别出资 89.29%、10.71%,注册资本达 16.8 亿元。2000 年,芜湖投资控股通过芜湖财政局股权划转及增资,成为奇瑞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 45.72%。2019 年,奇瑞启动 「混改」,并被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看上,后者以 68.63 亿元的价格获得奇瑞汽车 18.5185% 的股权,同时又以 75.86 亿元的价格获得奇瑞控股 30.99% 的股权。其中,奇瑞控股是 2010 年芜湖投资控股通过注入股份,成立的公司;两笔交易下来,青岛五道口共计花费约 144.5 亿元。对于这笔投资,投中网了解到,长期在汽车产业链深耕的 IDG 资本,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初两次坚定投资奇瑞,并持续在深度国际技术合作、欧洲主流市场开拓、股权资本结构优化、新业务拓展布局等方面,展开赋能。这使得 IDG 资本在帮助奇瑞快速发展、见证中国电动车迭代的同时,也在出行领域再度收获一个 「IPO」。青岛五道口方面,其身后是青岛政府,且青岛五道口的注册地就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由此,该笔投资,也被视为青岛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一步。在拿下奇瑞之前,青岛汽车城已集聚了一汽解放、一汽-大众等整车及配套企业。不过,青岛五道口最终没能成为此次奇瑞 IPO 的最大赢家。招股书显示,仅 2 年多时间,青岛五道口就选择撤出部分投资。前者于 2022 年向立讯、青岛鑫诚海顺新能源汽车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及芜湖金斯曼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转让部分股权,最终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及奇瑞控股的比例,分别降至 1.96% 及 4.96%。而 IDG 资本则一直持有。过去 10 余年,IDG 资本在出行领域保持高度活跃,从智能汽车及零部件、自动驾驶到动力电池,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覆盖,先后支持了小鹏、蔚来、小牛电动、Pony.ai(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ZOOX、嬴彻、轻舟智航、ZOOX、欣旺达、天奈科技、Luminar、蜂巢能源、星星充电等众多技术创新企业快速成长。400 亿持股市值,安徽国资又赢麻了随着奇瑞登陆港交所,其市值攀至 2000 亿港元,芜湖投资控股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 21.17%。与掌门人尹同跃一样,芜湖投资控股与其实控人芜湖国资委,也赢麻了。首先,从投资回报上看,作为有望冲击今年港股最大车企的 IPO,当奇瑞站上资本市场舞台时,芜湖国资就 「赢」 了。芜湖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截至目前,芜湖市上市公司总数达 30 家,奇瑞的上市将让这一数字再次刷新。在回报上,按发稿时 1964 亿港元的市值计算,芜湖国资持有的 21.17% 股权,对应市值超 400 亿港元。对比 1997 年奇瑞初创时,芜湖财政局与经开区建投的初始投入,以及芜湖投资控股的接棒,这笔股权价值可谓是稳妥地实现了增值、保值。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奇瑞的发展撑起了芜湖本土产业的 「一片天」。借助奇瑞的影响力,芜湖成功吸引了一批汽车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落地。2023 年,总投资 100 亿元的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在芜湖开工,投产后可年产 30 万辆新能源汽车;同年,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在芜湖设立研发中心,专门为奇瑞配套研发智能驾驶系统。2024 年,奇瑞又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汽车生产超级工厂,进一步强化了芜湖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地位。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壮大了芜湖的汽车产业规模,更提升了芜湖在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招股书显示,此次奇瑞 IPO,除了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产品进行研发、海外市场拓展以外,提升安徽芜湖本地的生产设施,也是募资方向之一。这就意味着在奇瑞这张名片下,芜湖将被更多人认识。2024 年,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合作建厂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政府、车企、行业协会一行就来到芜湖。芜湖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芜湖市领导在致辞中表示,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已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形成了以奇瑞汽车为龙头,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的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力争到 2027 年首位产业突破万亿元。可以看到,一段从早期注资到多年陪伴,再到见证港股 IPO、带动城市产业跃迁的投资故事,正徐徐展开。
发行回暖难掩收益疲态,理财公司指数化布局双策并行|银行理财观察
财联社 9 月 24 日讯 (编辑 王蔚 实习生 李煊) 银行理财发行近期环比回升。 财联社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上周 (9 月 15-21 日) 全市场银行理财发行量温和反弹,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