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馆里一天 1000 多场演出、随处可见穿汉服的洋面孔、凌晨一点的夜市依旧人声鼎沸,曾经只闻其名的 「神秘东方」,在这个国庆节正成为全球游客的打卡胜地。
「你好,中国!」 意大利网红 「无语哥」 卡比·拉梅站在北京机场兴奋地对着镜头喊道。这位在 TikTok 上拥有 1.62 亿粉丝的顶级网红,今年夏天首次开启他的中国之旅。
他把故宫、折扇艺术和潘家园市场收录进镜头,一群路过的高中生主动向他挥手微笑,这一刻被他形容为 「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意大利旅行博主马可,在他的 Instagram 上直播游览上海外滩的经历。「这里简直是未来城市!」 他惊叹道,「我从没想过中国的高铁会如此先进,手机支付如此方便,就连街边的煎饼果子摊都能用 Apple Pay 支付。」
每逢假期,总能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走在各大城市景点和街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庆中秋假期,外国游客不再只爱京沪,他们也爱小城。他们穿梭在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西安大唐不夜城、济南趵突泉,穿着汉服,品尝地方美食,举着手机记录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一、410 万外国游客涌入上海
在 TikTok 等全球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 已成为热门标签,这一关键词已有超过 230 万条帖子发布。海外博主们用镜头记录他们在中国的体验,向全球网友 「种草」 中国城市。
在天津体验相声艺术的诙谐智慧,到重庆感受魔幻 8D 地形的独特魅力,再到广州品味早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学……这一路走来,意大利网红卡比·拉梅在 TikTok 上不停地感叹:「中国之行远超预期,这里像崭新的世界。」
她还计划在国庆中秋假期游览天津、重庆、广州等地。
来自英国的 「好轻松一家」 卖掉房子,以一家五口中国游的方式,体验了高铁上点外卖、大巴扎里喝咖啡、到兵马俑博物馆亲子研学等,记录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中国旅行 「花式玩法」。
中国网友在其社交平台留言,推荐当地游玩景点的同时,感慨带着孩子 「就是比较费爸妈」。
这些视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却收获了几百万点赞。
对美国、欧洲的观众来说,中国夜市的热闹、高铁的准点与先进、移动支付的便捷,都是全新的体验冲击。
上海更是在国庆中秋假期前两天,推出了中国首个面向外籍游客的文旅消费自助系统——「Meet China 入境旅游消费数字大屏」,帮助外籍游客实现 「秒懂、秒选、秒见、秒付」 四大消费核心需求。
该系统后续将在全国逐步铺开,上海预计布点 500 组大屏,涉及田子坊、外滩、南京路等景点。在明年年底前,全国预计布点 10000 组大屏。
随着中国对 47 国公民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踏入向往已久的 「东方古国」。中国稳步扩大互免、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去年 12 月 17 日起,中国将过境免签期从 72 小时延长至 240 小时,并新增 21 个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这一政策调整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充裕的深度游时间。
仅以今年前 8 个月数据看,外国人入境人数达到 5126.8 万人次,同比上升 27.8%。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 1589 万人次,同比激增 52.1%。
数据增长直接反映了免签政策的积极影响。
泰国游客数量在免签政策实施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去年 1 月和 2 月,即在免签政策尚未实施时,泰国来上海的游客数量分别为 7299 人和 3923 人;而到了 3 月,随着免签政策的启动,当月来沪的泰国游客数量激增至 20609 人,较前一个月增长了超过四倍。一年后的今年 3 月,泰国来沪游客人数更是飙升至 62324 人,与免签政策实施前相比,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在新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入境消费的 「新通道」。7 月以来,日均进出人员超 3 万人次。乌鲁木齐天山机场前 8 个月进出境旅客 62.3 万人次,同比增长 69.5%,其中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旅客占比高达 40%。
作为中国入境旅游的首选城市,上海今年入境游数据十分亮眼。2025 年 1 月至 8 月,上海接待的海外游客总数达到 410 万人次。
其中,韩国是上海最大的客源国,同期来沪韩国游客达到 54.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3.9%;日本来沪游客为 38.9 万人次,同比增长 55.4%。其他市场中,美国、俄罗斯来沪游客分别为 34 万人次、20.9 万人次,稳步增长。
入境游也带动了入境购物业态。8 个月间,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 1 万家,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 97.5% 和 96.9% ,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 2.5 倍。这些数字印证了 「中国游」 与 「中国购」 的双重热潮正在兴起。
二、从 「过境游」 到 「深度游」
尽管一线城市旅游火热,但外国游客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国游客预订机票前往中国的城市数量达到 171 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8 个。
新增的目的地大多是自然景观优美又比较凉爽的 「宝藏小城」。
今年,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最快的前 20 个城市中,全部为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外国游客前往大同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 9 倍,增幅领跑全国。
内蒙古二连浩特、西藏林芝、新疆阿勒泰、浙江舟山的机票预订增幅也都超过 5 倍。
来自德国的游客汉娜已经是第四次来中国,但这次她特意避开热门路线,选择了青岛和重庆。「我约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化妆师给我盘发、上妆,穿上汉服的那一刻,我好像穿越了。」 她在重庆穿汉服拍写真,将照片发在 Instagram 上后,引来众多朋友的询问。
随着免签政策的扩容,中国的风土人情也在不断吸引入境游的 「回头客」。
汉娜表示,「下次来中国,我想去云南,听说那有雪山、洱海,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村寨。」
除此之外,入境游正在进行从 「过境」 到 「深度」 的转变。
在山西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过境免签期延长至 240 小时的新政策实施后,入境外国人的数量增长明显。山西约有 2.8 万处古建筑,新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外国游客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让 「过境游」 升级为 「深度游」。
针对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旅游旺季,杭州市做好新产品新玩法的推出,包括中秋赏月、中医药养生体验等等,吸引境外游客参与。各地也纷纷推出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相关措施,激活入境游文旅市场,帮助全球游客完成 「过境」 到 「深度」 的转变。
能够亲眼看见、切身感受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并转为 「深度游」 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景德镇历史文化旅游区,来自澳大利亚、尼泊尔等多个国家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体验陶瓷文化的魅力。许多外国游客还亲自尝试并学习了制瓷的整个流程。
「我特地飞了 7000 多公里,来到瓷都景德镇——这座承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的城市。」 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 Corey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在西安,「赏非遗、览古迹、穿汉服」 三者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华灯初上,不少外国游客身着汉服,漫步大唐不夜城,身临其境 「打卡」 大唐盛世,品尝各式各样的西安特色非遗美食。
文化体验成为核心竞争力,让许多原本只是短暂过境的游客有了深入探索中国的机会。
三、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正在改变
与以往不同,今年十一假期在中国的俄罗斯游客明显增多。
在国庆中秋假期前期,中国外交部表示,2025 年 9 月 15 日起,中国开始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正是这一政策激发了俄罗斯游客的来华热情。
俄罗斯旅游平台 OneTwoTrip 数据显示,在政策生效后的第一周,俄罗斯赴华航班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70%,酒店预订量也增长 60%。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在俄罗斯人最受欢迎的航空运输目的地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土耳其、阿联酋、埃及和泰国。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内地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 150.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5.1%。俄罗斯旅游行业协会预计,2025 年俄罗斯游客来华总数将超过 200 万人次,中国有望成为俄罗斯游客第二大目的地,仅次于土耳其。
不仅仅是俄罗斯,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穿梭在中国各地,其中就有不少日韩旅客选择到中国观光,上海、北京、香港、大连、青岛和天津成为吸引日韩旅客的主要目的地。
一批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他们那些随手拍下的中国日常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一个法国游客在长沙夜市边走边买各种串,一个德国来客在西安品尝羊肉泡馍时露出惊喜表情——这些视频没有翻译却能在全球传播。
「曾经,我们第一次走进欧美城市会惊讶于他们的商场设施、交通系统,而如今,外国人来到我国打卡同样的东西,甚至觉得更现代、更便利。」 一位网友如此说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作者:林杰,编辑:刘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