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赵云 每经编辑 肖芮冬
4 月 9 日,市场全天触底反弹,沪指领涨,北证 50 指数涨超 10%。截至收盘,沪指涨 1.31%,深成指涨 1.22%,创业板指涨 0.98%。
板块方面,军工、免税、港口、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保险等少数板块下跌。
盘面上个股普涨,全市场超 4500 只个股上涨,近 300 股涨停或涨超 10%。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 1.7 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 740 亿。
今天早盘,A 股出现惊险一幕。
9:30~9:42,全市场跌停家数由 25 家骤增至 155 家,乍一看短线情绪又要 「崩」 了。
大盘也被砸出日内 「黄金坑」。
9:36 左右,万得全 A 指数创出周一以来的新低,但随后立刻振荡回升。
正是从这里开始,市场情绪开始扭转——跌停个股锐减,三大指数纷纷翻红并持续走高。截至收盘,A 股连续两天止跌回升,韧性尽显。
我们来具体看看,发生了什么?
资金疯狂涌入 A 股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相较前两天已稍稍收力,但今天 「国家队」 仍有明显护盘迹象。
以同花顺 「宽基 ETF」 指数为例,其全天成交额录得 715.6 亿元,比前两天明显缩量。但在早间指数触底回升的时段,该指数仍出现了持续的大笔买盘。
从场内成交额居前的单只宽基 ETF 来看,科创 50ETF(588000) 和创业板 ETF(159915) 较昨日仍有放量;而昨日爆量的沪深 300ETF、中证 1000ETF 等产品,今天则纷纷缩量。
这一定程度上提示了 「国家队」 资金日内的侧重方向,也为其他抄底资金提供指引。
Wind 数据显示,周二 (4 月 8 日),全市场 ETF(非货币) 净流入额达 1117.79 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加上周一 (4 月 7 日) 净流入的 796.33 亿元,本周前两个交易日,非货 ETF 累计吸金近 2000 亿元。
有分析认为,市场企稳离不开增量资金的托举。随着情绪回暖,「最艰难」 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国家队」 也可将部分舞台让给其他资金,即交由市场自发修复了。
军工、半导体双双大涨
受堪称史无前例的消息和情绪面影响,周一以来,不少板块被明显 「错杀」,仅少数板块 (如农业) 持续逆势暴涨。
因此,市场修复也必然伴随越来越多基本面、逻辑面过硬的板块和个股,走出 「超跌反弹」。盘面来看,今天有两大板块率先站了出来,早间引领短线情绪触底反弹。
1) 军工装备、军工电子
分析认为,国防军工行业天然具有需求刚性、内需驱动占比高、强计划性等特性。全球贸易及地缘环境恶化,国防和军队建设刚性显著提升,武器装备采购需求强化国防军工行业需求确定性。
中船防务最新公布的 2024 年度业绩,也验证了国防军工行业的独立性。2024 年,中船防务实现营业收入为 194.02 亿元,同比上涨 20%,连续 4 年增长,净利润为 3.77 亿元,同比上涨 685%。
浙商证券指出,2025 年对国防军工投资机会持乐观态度。随着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步入加速期,2025 年军工央国企的重组整合可能是一个重大年份。新质战斗力和新质生产力将是军品和民品的重点关注方向。预计 2025 年一季度的国防军工板块业绩将因产业链的逐步稳定而获得改善。
2) 半导体
消息面上,4 月 8 日,北方华创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2 亿元—17.4 亿元,同比增长 24.69%—52.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4 亿元—17.2 亿元,同比增长 29.06%—58.56%。
中芯国际此前发布 2024 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7.96 亿元,同比增长 2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99 亿元,同比下滑 23.3%。
申港证券表示,目前半导体供应链的区域化重组、体系重构加速。在此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厂商一方面扩大制造环节关键领域的覆盖和深化,提高技术平台效率;另一方面龙头厂商进一步进入新领域,加快行业整合并购。此举有助于提高国产设备厂商的整体竞争优势,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和关键环节突破可期,国产设备龙头业绩增长有望持续受益。
受行情提振,场内以国防、军工龙头、芯片、科创芯片为代表的主题型 ETF,今天也迎来大涨。此前一段时间,科技主题的 ETF 连续回调,年内涨幅被抹平。
有专家认为,在全球经贸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国产替代已从战略储备转化为必然选择,而此次关税反制政策实质为这一趋势注入加速动能。
中国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奋力追赶,硬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本土化产业链在许多关键领域已实现大幅突破。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的行情,已经验证了 「科特估」 与科技企业国产化的完美结合。「科特估」 体系下资本市场与国产化必将产生更为默契的协同效应,「科特估」 也正是对中国经济 「新旧动能转换」 的重新定价。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过去几年,中国金融周期下行给经济带来了压力,但经济转型总体上比较顺利,新发展模式基本确立,供给端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升,需求端消费的重要性上升,而政策在促进需求方面仍有较大的空间。
中金公司预计,在面临全球贸易体系大变局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对冲力度较大,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健运行。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