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7 月 18 日电 (记者谢希瑶、王雨萧、魏弘毅) 商务关系千家万户、联通国内国际。「十四五」 以来,我国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商务工作成效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8 日举行 「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我国社零总额有望突破 50 万亿元人民币
「社零总额从 2020 年的 39.1 万亿元提升到 2024 年的 48.3 万亿元,年均增长 5.5%」「今年有望突破 50 万亿元人民币」……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发布会上介绍 「十四五」 时期我国消费市场特点时说,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 60% 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扩容」,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和美国比,从绝对值来看,我们的社零相当于美国的 80% 左右;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和算法,我们的社零已经超过美国,是美国的 1.6 倍。」 王文涛说。
「提质」,品质消费走进千家万户。王文涛说,消费品 「以旧换新」,换出了智能和绿色。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 2.9 万亿元,约 4 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十四五」 期间,我国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 至 2024 年,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 9.6%。
「焕新」,新型消费亮点纷呈。王文涛介绍,我国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助力传统业态的 「旧中出新」;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新型消费业态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品质电商,培育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 等新增长点。
「开放」,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王文涛说,一方面,更多优质商品服务进入中国,2021 至 2024 年我国累计进口消费品 7.4 万亿元;另一方面,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组织 「购在中国」 活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2024 年入境游客总花费 942 亿美元,增长 77.8%。
流通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线上和线下。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2024 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增加值 13.8 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制造业,较 「十三五」 末增长 40%,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超过 1/10,创历史新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从五年前的 14.7% 降至 14.1%,重点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 10%。
大、强、韧!中国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王文涛说,外贸在 「风高浪急」 的情况下出现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大」,贸易大国地位巩固: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 5 万亿美元、6 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 年较 「十三五」 末的 2020 年增长了 32.4%,连续 8 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破 1 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王文涛提到,2024 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货物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约 13.3%。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数据,美国进口占全球总进口 13.6%。「也就是说我们是几乎和美国进口相当的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同时,我们是近 80 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强」,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作为贸易强国的 「三大支柱」 都在不断夯实。
王文涛介绍,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 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 18.2%,跨境电商进出口比 2020 年增长 67%;服务贸易创新提升,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 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 2020 年增长 38%;数字贸易创新发展,2024 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 2020 年增长近四成。
「韧」,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东盟已经连续 5 年保持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 9.6%;2024 年,我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贸易比重已经超过 50%;对美出口占我出口比重从 2020 年的 17.4% 下降到 2024 年的 14.7%,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下降 9.9%,但整体出口增长 7.2%。
「我国外贸产供链更趋完备、灵活和高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更强,可以说底气更足。」 王文涛说。
「十四五」 引资目标提前完成,结构不断优化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介绍,截至今年 6 月底,「十四五」 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 7087.3 亿美元,提前 6 个月完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 7000 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 22.9 万家,比 「十三五」 期间增加 2.5 万家。
利用外资质量也大幅提升。2024 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 34.6%,较 2020 年提升 6 个百分点。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我们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消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在 20 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开展了 1100 余项试点任务,印发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凌激说。
凌激介绍,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出台实施 「外资 24 条」 和稳外资行动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符合预期。比如 「外资 24 条」 一共有 59 项举措,到目前为止 42 条已经全部落实,其余的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法律政策环境方面,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 500 多部。
「各地建立了各级外资专班,持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同时,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2023 年以来商务部累计召开 30 多次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各类诉求达到 1500 余件。」 凌激说。
「投资中国」 成为亮丽名片。凌激介绍,境内外已累计举办 「投资中国」 重点活动超过 60 场。许多跨国公司表示,中国是跨国投资 「理想、安全、有为」 的目的地,是 「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
据介绍,「十四五」 期间,我国产供链国际合作有序推进,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过 5%,总量规模稳居世界前三。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介绍,2021 至 2025 年上半年,我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过 2400 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共建国家投资超过 1600 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过 800 亿美元。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