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持续加码,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再现融资热。
7 月 21 日,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三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今天同日宣布,各自新近完成一笔由京东领投的融资。
针对密集投资具身智能公司,京东方面对外回应称,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京东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笔者了解到,目前京东具身智能专项部门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担任负责人。
京东科技 AI 相关负责人早前对笔者表示,京东主要聚焦于机器人和大模型的深度结合,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探索,包括世界模型、深度推理模型等,最终将机器人希望做到可执行、可操作的 「具身智能」,无论是机器人、车,还是机器狗,都是如此。
清华系+深圳两家头部具身智能公司同日吸金
7 月 21 日,深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 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
公司表示,其持续推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销售、具身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及 IDS 生态平台建设,此次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逐际动力还透露,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张巍于 2022 年创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也是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创立逐际动力前,张巍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长聘教授,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拥有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今年 3 月,逐际动力宣布完成了 A+轮融资,半年内累计完成 5 亿元 A 轮系列融资。A 轮系列吸引了阿里巴巴、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蔚来资本等产业资本,以及明势资本、峰瑞资本等创投机构。
与此同时,千寻智能今天也宣布新完成 Pre-A+轮融资,融资额近 6 亿元,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沙特阿美风险投资部门旗下基金 Prosperity7 Ventures、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
此前 3 月,千寻智能还完成了一笔 5.28 亿元的 Pre-A 轮融资,获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这意味着,千寻智能今年两笔融资已进账超 11 亿元。
2024 年成立于杭州的千寻智能,其创始团队由 「科学家+产业老兵」 组合。创始人兼 CEO 韩峰涛曾作为联合创始人兼 CTO,2015 年创建了工业机器人公司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高阳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已发表超过 30 篇机器人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国际顶刊论文。
今年 6 月,千寻智能发布搭载自研 VLA(视觉语言动作) 模型的人形机器人 Moz1。官方视频中,这款机器人演示了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
此外,总部位于深圳的众擎机器人则在今天宣布,连续完成了 Pre-A++轮以及 A1 轮融资,融资额近 10 亿元。
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 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投参投。
4 月初,众擎在 Pre-A 轮融资收获近 2 亿元。本轮融资由中东资本 Stone Venture 领投。两轮融资下来,众擎今年已进账近 12 亿元。
众擎创始人赵同阳曾带领小鹏旗下的 「鹏行智能」 机器人团队。2023 年 10 月,赵同阳离职创业。众擎机器人于去年 7 月底发布一款面向教育场景的双足机器人,售价仅 3.85 万元。今年 1 月中旬,众擎 PM01 人形机器人在深圳街头散步、前空翻、奔跑、跳舞等动作的视频,受到外界关注。
众擎方面表示,新近两轮融资之后,目前正推进规模化试产与交付进程,将现有的生产交付团队规模和能力提升 5 倍,同时加大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
据笔者了解,众擎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 7 月开始了首批交付工作。
赵同阳在今年 6 月北京智源大会上透露,计划 2026 年,绑定超 100 家的行业解决方案商,覆盖商业、工业、服务、康养等领域,以丰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公司还将依托中东融资,利用中东地区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拓展阿布扎比、迪拜等市场。
不只是这三家公司,近期多家具身智能公司都宣布了融资。
7 月 7 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 5 亿元 A 轮融资;8 日,云深处科技宣布近 5 亿元新融资;小雨智造完成亿元级 A+轮融资,滴滴领投,北京信产基金跟投,这是滴滴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首次投资布局;它石智航完成 1.22 亿美元 (约合 8.75 亿元人民币) 天使+轮融资,美团战投领投。此外,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 63.62% 股份,「稚晖君」 闯入科创板,引发广泛关注。
更早之前,北京灵宝机器人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魔法原子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杭州宇树完成 C 轮融资,并实现股改;6 月 23 日,银河通用完成 11 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超 10 亿美元。
7 月 18 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宇树科技) 已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并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据 IPO 辅导备案文件,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其直接持有公司 23.8216% 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控制公司 10.9414% 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34.7630% 股权。
根据辅导工作安排,辅导机构最早将于 2025 年 10 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其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今年 6 月底,宇树科技创始人、CEO 王兴兴透露,目前宇树科技公司有约 1000 人,年度营收已超 10 亿元。目前行业处在相对早期阶段,个人认为未来 3-5 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
如宇树科技后续成功上市,将有望成为 「A 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对行业有促进作用。
京东、美团、蚂蚁等互联网大厂加注具身智能
京东和美团的战火,似乎已经烧到了 「具身智能」 赛道。
其中,美团在具身智能赛道至少已布局五家创业公司,领投过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它石智航、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等企业。
京东后来居上,已投资布局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公司。
此外,蚂蚁集团也在布局具身智能,投资了宇树科技、星海图、星尘智能、钛虎机器人这四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以及灵巧手零部件公司灵心巧手等。
不只是投资。京东内部也有在组建具身智能研发队伍。早在今年 3 月,京东就成立了具身智能专项部门,刘强东领导,并挖来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担任负责人。此外,京东内部还有多支团队布局前沿方向的研发。
京东布局机器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京东自身的产业大模型基于供应链积累了大量专业数据,需要将大模型内置于机器人机器狗、AI 玩具等硬件的大脑当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京东已经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是销售,618 期间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 3 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 17 倍。
「京东 Joy Inside 是希望把现有 AI 大模型的能力与不同硬件相结合,让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产品都 『安装』 京东大模型进行交互。」 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笔者透露,京东 Joy Inside 是希望做具身智能的操作和交互技术。
IT 桔子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25 年前 5 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数达 114 起,超过去年全年的 77 起;融资额已超过 230 亿元,达 232 亿元,超过 2024 年全年 209 亿元总和。
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 7 月 11 日,今年国内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总融资额已超过 300 亿元,美团、滴滴、字节挑战、蚂蚁、红杉、高瓴、京东等科技巨头和头部投资机构都对此全面布局。
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对笔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重走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路径。而目前国内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处于 「过热」 状态,仍未 「降温」。
花旗银行曾发布报告预测,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7 万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50 万亿元)。
夏志进对笔者表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大家有些高估了机器人行业的短期价值,低估了其长期价值。未来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和工厂,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甚至可能会替代人类的重复性任务。(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