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13 日电 (王媛媛) 金融促消费再迎政策利好。8 月 12 日,服务业经营主体和个人消费贷款迎贴息 「红包」 同步落地。
二级市场上,受利好消息影响,零售板块高开,合百集团 2 连板,国光连锁一度触及涨停,通程控股、友好集团、武商集团、国芳集团、杭州解百跟涨。
同时,沪指突破 3674.40 点,创去年 「924」 行情以来新高。
两大贴息 「礼包」 同步落地
8 月 12 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亦同步印发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具体来看,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养老、托育等 8 类消费领域;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则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直接面向消费者个人,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激活需求端潜力。两项政策在贴息比例设定上保持一致:年贴息比例均为 1 个百分点,且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90%、省级财政承担 10%,既体现政策力度,又兼顾央地协同。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以 「真金白银」 支持居民消费,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同时,支持扩大内需,同此前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以及财政部同期出台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形成 「组合拳」,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加力提振消费,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据悉,本次贴息政策是前期政策的执行落地。2025 年 3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6 月 24 日,央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意见》 表示,央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总额度 5000 亿元,可按贷款本金的 100% 申请再贷款;7 月 31 号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根据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共有 23 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包括 6 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 5 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方案公布后,多家银行火速响应。中国农业银行、浙商银行 8 月 12 日公告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浦发银行称,将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8 月 13 日早间,中国银行公告称,中国银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公告,将全力落实并严格执行 《关于印发中国银行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 2025 年 9 月 1 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中国建设银行 8 月 13 日表示,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公告称,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 《关于印发
中国工商银行 8 月 13 日公告,依据 《关于印发
两项贴息政策对市场有何影响?
综合机构观点,两项贴息政策协同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其他部署,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市场活性。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就银行而言,财政贴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有利于提振零售小微信贷需求并一定程度缓释信用风险,中期随着经济向好开启正向循环。其中,经营贷贴息对息差无影响,消费贷贴息银行需短期垫资,政策实施前 4 个月息差或有些微扰动。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此次政策,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城农商行虽不在政策范围内,但已不乏地方性普惠小微贷款贴息支持,此次也明确地方财政可结合实际制定辖内消费贷贴息政策,四川、重庆此前已有试点。
招商证券研报称,财政贴息利好信贷尤其是经营性贷款恢复,利好银行和宏观流动性。由于贴息贷款经办银行主要是国股行,所以利好国股行相关贷款领域市占率提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上述贴息政策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助力提升消费市场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活力。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侧重于需求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侧重的是供给端,从供需两端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华泰证券研报称,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财政资金对特定贷款利息进行直接补贴,可以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提升生活品质的信贷门槛,直接释放消费潜力。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