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14 日电 (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 8 月 13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 (M2) 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专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各项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并持续释放,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信贷保持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前 7 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12.87 万亿元;7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68.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
专家表示,6 月和 7 月信贷数据波动,一方面与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和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还原相关影响后,7 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 GDP 增速。
具体而言,6 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 6 月数据的情况,这种 「冲时点」 的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现,从经营角度看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同时,6 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反映在信贷数据上。
事实上,贷款增长既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背景有关,也受到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响,还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中小银行化险、专项债使用效率提高等因素。
有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 1 个百分点。去年 11 月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 2.6 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的影响也接近 7000 亿元,还原上述因素影响后,7 月末贷款增速会进一步提升。
「观察贷款数据不能只看当月增量或环比变化,还应从贷款的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维度综合分析。」 专家表示,从余额增速看,7 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6.9%,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稳固的。
贷款利率低位运行
在利率方面,经过 2018 年以来多次降息,贷款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今年以来又进一步下行。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7 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 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 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45 个和 30 个基点。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信贷条件适宜的重要体现,也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专家表示,贷款利率已在低位运行很长时间,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加上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让利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既稳住了银行负债成本,也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了更多空间。
从信贷结构看,专家表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信贷结构也做出相应调整,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分析信贷增长不宜仅关注 「量」,还要有多元视角,重视信贷扩张的 「质」。
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政策安排不断完善,统计制度进一步明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提升,效果也持续显现。
资金循环效率提高
在 M2 和狭义货币 (M1) 方面,7 月末,M2 余额 329.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M1 余额 11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6%。
「今年以来 M1 与 M2 的差值明显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动回暖提升的趋势相符合。」 专家认为。
当日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前 7 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23.99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5.12 万亿元。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431.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是支撑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根本因素。专家认为,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好于预期。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平稳增长,也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专家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还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内经济循环有望更加顺畅,经济持续回升和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也是有保障的。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