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独角兽观察
9 月 10 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彩旗飘扬、人潮涌动。在这个庆祝阿里巴巴集团成立 26 周年的特殊日子里,高德地图 CEO 郭宁站到了舞台中央,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名为“ 高德扫街榜” 的新产品。
这款号称 “ 永不商业化” 的榜单产品,被业内视为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发起的又一次强力冲锋。
十五年间,阿里对本地生活的探索从未停歇,从早期的口碑网到与对手的激烈厮杀,再到如今押注高德,每一次尝试都承载着阿里改变行业格局的野心。
然而,曾经寄托厚望的口碑网起起伏伏,最终沦为弃子,如今的高德扫街榜能否改写命运,为阿里赢回失落的 “ 口碑”?
站到 C 位的“ 扫街榜”
早在 2023 年初,业内就有消息称,快手正着手正式入局信贷领域,到了 2023 年末,快手进一步落实金融野心,陆续招兵买马,其中涉及风控合规、供应链金融等方向的岗位。。
扫街榜的出场就自带神秘感,噱头十足。
发布的前一天,社交媒体上就有不少人在猜测,这款选择在阿里司庆日发布的产品,分量到底有多重?
根据 《晚点 LatePost》 的披露,高德“ 扫街榜” 项目在 6 月底正式立项,由高德 CEO 郭宁亲自操刀,不到 100 人的项目组进驻了此前一直未启用的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 C 区 4 号楼,项目保密程度很高,其他员工无法刷卡进入。
高德扫街榜的核心定位“ 基于真实用户行为数据的生活服务榜单”。
根据官方披露,榜单覆盖全国 300 多个地级市、160 万商家 (含 87 万家餐厅、23 万家酒店),评分维度聚焦四大行为数据—— 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频次、人群地域宽度,再叠加支付宝芝麻信用加权与 AI 风控过滤虚假行为,形成动态日更榜单。
《独角兽观察》 注意到,在高德地图 APP 首页,高德扫街榜被标注了“New” 放在了 15 个选项最中间位置,妥妥的 C 位。
扫街榜首页设置了“ 状元榜”(年度榜单)、“ 扫街榜”(本地人推荐)、烟火小店、轮胎磨损榜 (专程前往) 等模块。郭宁在发布会上强调“ 永不商业化,只反映用户真实选择”。
高德选择此时推出扫街榜,背后是流量与场景的双重优势。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高德平均 DAU 达 1.86 亿,是大众点评同期的 6 倍;更关键的是,导航场景天然承载“ 周边消费” 需求—— 用户搜索商场、景区时,扫街榜可直接推送周边商家,这种“ 场景化流量” 转化率远高于传统 App 的主动搜索。
为了快速破局,高德同步启动“ 烟火好店支持计划”:投入 2 亿元出行补贴、9.5 亿元消费券,每天为优质小店提供 5000 万次精准曝光,试图构建“ 导航— 决策— 到店” 闭环。
这个产品直接搅动本地生活赛道格局,不少人把高德扫街榜的推出,视为今年最火爆商战—— 外卖大战的延伸。
发布当天,美团即宣布大众点评“ 重启品质外卖”,推出“AI+真实高分” 标签过滤虚假评价,并发放 2500 万张消费券。
可谓是针尖对麦芒。
消失的“ 口碑
对熟悉阿里的人来说,高德扫街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里系产品的一位“ 故人”—— 口碑网。发布会上,高德 CEO 郭宁也多次提到了口碑这个词。
所以,也有观点认为阿里通过高德扫街榜来继承或者重启口碑网,但高德对两者进行了“ 切割”。
高德产品负责人李刚强调:“ 扫街榜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全新产品,跟之前的所有产品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说初心是一样的,都是解决用户出行和生活决策的问题。”
但无法否认的是,不管是口碑网,还是高德扫街榜,都是阿里对本地生活赛道长达十余年的执念。
而口碑网的起落,正是这份执念最鲜活的注脚。
2004 年,阿里前员工李治国创立口碑网,2006 年阿里注资入局,2008 年全资收购后合并雅虎中国,更名“ 雅虎口碑”。
马云当时寄望其“ 连接人与线下服务”,但这次整合很快遇挫。2009 年阿里推进“ 大淘宝” 战略,口碑网被并入淘宝体系,定位模糊导致核心团队流失过半,第一次本地生活探索以“ 迷茫” 收尾。
2015 年,口碑网迎来了“ 高光重启”。阿里与蚂蚁金服共同出资 60 亿元,将口碑从淘宝剥离,依托支付宝一级入口运营,时任口碑 CEO 范驰提出“ 用信用体系重构线下消费”,与如今扫街榜理念惊人相似。
彼时口碑网日均访问量达 3000 万,入驻商户超百万,但隐患已埋—— 支付宝的流量未能转化为交易,与饿了么的协同更是“ 两张皮”:商家在口碑上架团购,还需在饿了么单独处理外卖订单,内部生态内耗严重。
2018 年,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将口碑与饿了么合并为“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口碑从此沦为配角,外卖业务全部移交饿了么,自身仅保留到店功能。
2021 年成为口碑网的“ 退场节点”。9 月,支付宝灰度测试“ 生活频道”,口碑从底栏 C 位消失,沦为顶部自选小程序。
2023 年 3 月,阿里宣布口碑与高德合并,所有到店业务并入高德。
2024 年高德与抖音合作后,用户搜索商家时跳转的是抖音团购链接,口碑彻底“ 隐身”。
口碑的失落,本质是阿里本地生活战略的“ 协同失效” 与“ 战略摇摆”:流量入口从淘宝转向支付宝,再到高德,业务线始终未能形成闭环;而美团凭借“ 外卖+到店” 双轮驱动、覆盖 90% 地级市的地推铁军,早早构建起护城河。国海证券 2021 年研报显示,美团到店餐饮市场份额达 83%,口碑与饿了么合计不足 20%。
口碑的落幕,并非阿里本地生活探索的终点。2020 年起,阿里将重心转向高德,推动其探索餐饮团购;2024 年淘天集团整合饿了么、飞猪后,又发力淘宝闪购;如今押注扫街榜,本质是阿里“ 内容驱动”(口碑)、“ 交易驱动”(淘宝闪购) 之外,尝试“ 行为驱动” 的新路径。
扫街榜能否支棱起来?
很显然,如果从传播上来看,高德扫街榜的开局是成功的,上线首日就赚足了眼球,还传出了活跃用户突破 4000 万的消息。
但 《独角兽观察》 也注意到,高德扫街榜目前功能性还有很大完善空间。比如,用户最常用的寻找附近餐馆功能,在高德扫街榜有附近“1 公里、3 公里、5 公里” 三个选项,笔者所在位置是北京朝阳东坝地区,即使选择最远的 5 公里,也没有符合条件的推荐,得到的提示是“ 附近结果过少,为你推荐北京市烟火小店”。
高德扫街榜要支撑起阿里的本地生活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跨越战略、合规、运营、用户心智等难关。
战略协同是首要瓶颈。
阿里生态体系庞大,好处是孕育着极为丰富的业务线,坏处是打通理顺业务线难度也大。
2021 年俞永福接手“ 飞高了”(飞猪、高德、饿了么) 板块,花费两年才理顺协同。目前,高德扫街榜并未与阿里其他业务打通。历史经验表明,阿里若不能解决战略协同问题,就容易重蹈口碑覆辙。
另外,作为一个“ 新物种”,原本做地图的高德在扫街榜的数据合规上也面临新挑战。
扫街榜依赖的导航轨迹、到店记录,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定义的“ 敏感个人信息”,根据该法第 28 条和第 29 条,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高德原来的隐私政策条款显示:“ 我们可能会收集您的位置信息和行踪轨迹信息,用于导航、路线记录、交通出行服务等功能。该类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高德未明确披露“ 用户轨迹用于榜单评分” 的授权机制,也未公开行为数据与芝麻信用的加权比例—— 这样不仅可能引发用户信任危机,还存在合规隐患。
通俗来讲,高德原先的隐私条款里基本都是跟导航、用户出行相关的内容,如今高德扫地榜完全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产品,原先的隐私条款已经无法覆盖了,高德后面在合规这块如何打“ 补丁”,让用户安心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已经有网友在担忧自己的隐私数据可能被侵害。
第三点是需要弥补运营能力的短板,高德此前缺乏商户运营经验,高德扫街榜要留住商家,需快速搭建专业运营团队。
最后一点是如何去改变用户心智,也就是用户的习惯。作为一款运营多年的地图 APP,高德“ 工具型 App” 的心智根深蒂固,用户打开高德的核心目的是导航,而非消费决策,要改变这一习惯,需要长期运营与持续投入。
在过往的 10 多年里,阿里对于本地生活一直是“ 恋恋不舍”,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今高调问世的扫街榜能否逆天改命仍待验证。但作为第三方观察者,我们乐于看到入局者,能给行业带来积极变化。
正如高德 CEO 郭宁在发布会上引用的马云言论:“ 高科技不仅要征服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 能否守住“ 真实” 初心,能否实现生态协同,将决定高德扫街榜是“ 破局者”,还是又一个“ 试错标本”。
阿里能否“ 赢回口碑” 的答案,最终需要用户的真实选择与商家的持续信任来书写。(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