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宜宾)
3 月 25 日,宜宾市 2025 长三角投资推介会在上海黄浦江畔交出亮眼答卷:130 个签约项目揽金 493.3 亿元,其中基金项目 18 个 (82.9 亿元)、长三角区域项目 41 个 (206.62 亿元)。
作为宜宾市 2025 年首场省外重大招商活动,本次长三角投资推介会以高规格、精准对接取得显著成效。活动期间,宜宾市领导开展 7 场重点企业专题会谈,召开 2 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推动政企深度合作。而此次活动也吸引中信建投、中金资本、鼎晖投资、恒旭资本等 30 家头部基金,东方希望、亨通集团等 9 家中国 500 强企业,浙江大华等 18 家沪市主板上市企业等汇聚一堂、共谋发展。
招大引强,以“一流朋友圈”构建“ 一流产业生态圈”
宜宾深谙“ 一流朋友圈” 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但更懂得“ 生态链” 的聚变效应。近年来,宜宾成功吸引吉利、天华新能等长三角知名企业,60 余家上市公司、10 余家世界 500 强企业和 20 余家中国 500 强企业相继落户,累计落地基金项目 34 个,协议投资额超 1000 亿元。
这种“ 以链聚企、以企强链” 的模式,让宜宾的产业生态圈发生了质的飞跃。
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标杆,已集聚 120 余个产业链项目,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环节,形成全国最完备的产业生态;晶硅光伏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2024 年产值达 288 亿元;新型储能产业依托中国中车,初步构建研发、集成到关键部件的完整链条。这种“ 以链聚企、以企强链” 的模式,使宜宾成为四川第二大工业强市,并获评“ 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底蕴,2024 年,全市经济总量稳居四川省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总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二;工业用电量增速、贷款余额增速等反映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连续领跑全省。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的战略定位下,宜宾以数字经济与绿色新能源“ 一蓝一绿” 为双引擎,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学研合作也为宜宾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依托 14 所在宜高校、10 万名在校大学生,宜宾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共建 5 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及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 三江新区。通过“ 揭榜挂帅” 机制引进院士工作站 7 个、省级创新平台 176 家,宜宾已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亮眼的产业成绩单背后,是宜宾构建的独特“ 基金招商” 生态。
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企业家们正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这座城市的投资环境写下生动的注脚。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顾问俞学良在谈及落户宜宾的感受时,赞不绝口:“ 落户宜宾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政策扶持到服务效率,从基础设施到人才资源,宜宾都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这种贴心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无独有偶,中信建投资本总经理助理费若愚也对宜宾的投资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宜宾的产业发展态势令人瞩目,无论是动力电池、晶硅光伏还是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与宜宾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和高效执行密不可分。我们相信,随着合作的深入,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撬动“万亿级”产业未来
为撬动“ 万亿级” 产业未来的新引擎,今年初,宜宾发布了“300+300” 基金合作矩阵,即在巩固 300 亿元存量基金群基础上,新设 300 亿元增量基金,首期推出 13 支、总规模 196 亿元的基金合作榜单。会后,宜宾广泛对接 31 家意向基金机构,链接项目 107 个。宜宾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而宜宾基金招商也由招引单一项目的 1.0 时代,向招引产业集群的 2.0 时代转段升级。
近年来,宜宾市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推出“ 产业链+基金+资本+场景+科技+专业化公司+会展” 协同战略。通过深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超 600 亿基金矩阵精准投资,优化基金招商;发挥市属国企优势,探索资本并购新模式。同时,释放 200 亿元应用场景清单,以场景应用撬动投资;推进科技招商,实施“ 揭榜挂帅” 新型研发机构“ 江源行动”。此外,组建 5 家专业化招商公司,并借助 2025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会展活动,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 面向未来,宜宾将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重点布局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招商推介会上表示,宜宾将推动基金投资覆盖三江新区、高新区、高铁南片区等重点发展区域,贯穿科技研发、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条,实现资本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