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7 月 7 日电 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新版负面清单再 「瘦身」,让企业可进的领域更多;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让要素资源顺畅流动……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真招实策直击问题、回应期盼。记者调研发现,各地持续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提升准入效能,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助力企业专心创业、放心发展。
以宽准入打开活力之门
夏日合肥,位于骆岗公园的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内,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旋翼高速运转,腾空而起。这台 「空中的士」 属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今年 3 月获得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过去企业可以设计生产飞行器,但因准入限制,难以实际运营。」 合翼航空公司总经理李晓娜说,政府部门联合行业机构等制定标准规范、明晰权责划分,伴随着适航审定 「破冰」,商业化进展提速。
明确 「怎么进」「如何管」,低空经济发展按下 「快进键」。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 8 万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好激发发展潜力。行政审批的 「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 「加法」。
4 月 24 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5 年版)》 对外发布,事项数量从 2018 年首版的 151 项压减至 106 项。「一单尽列、非禁即入」,让经营主体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和更稳定的预期,让 「无形的手」 释放更多活力。
当下,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投身更多赛道,有了大显身手的更多舞台——
8.04 亿元!近期,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中标 「环天卫星星座建设」 项目,将按计划完成 10 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的研制,并进行卫星发射组网。
对一家成立于 2017 年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一体量的订单意义不言而喻。民企深度参与,激活空天产业的 「一池春水」。
引入民资的浙江三澳核电项目 1 号机组近日完成热态性能试验,年底有望并网发电;杭温高铁、杭台高铁穿行浙江大地,「民资入铁」 护航 「流动中国」;首批 13 家外资企业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吸引更多外资耕耘中国……准入放宽带来投资兴业机遇,释放创新创造潜力。
各地配套政策持续推出,推动企业有机会 「进入」、有规则 「融入」——
5 月 20 日,由香港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深港细胞谷 (深圳)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是我国 「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 相关试点在广东的新实践。
深港细胞谷创始人史渊源说,当地在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创新,让企业不仅进得来,且能够协助医疗机构合理合规生产细胞产品。
在海南,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组建,破解火箭 「商业发射难」;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发布,促进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高效合规;在广西,北海市颁发首张通过 「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 办理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信用承诺为特色的 「准营快车道」 加快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在清单 「瘦身」 的同时,审批、登记、监管等改革同步推进,各环节密切配合,为各类企业同台竞技提供保障。
加大力度破除市场壁垒
实现 「非禁即入」,清单是第一步。着力化解企业进入市场中遇到的难题,才能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6 月初,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科建高分子材料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商飞的第二次 「考验」:新开发的系列橡胶压力垫,进入国产大飞机 C919 的供应商体系。
该企业董事长吴海涛说,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成立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推动沿线城市一批企业走进大国重器的供应链,科建也由此打开新市场,「仅一款耐高温真空胶带就带来 3000 多万元的收入」。
从开放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打通创新链,到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畅通产业链,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地区以 「链」 为切入口,切实降低上下游、产业间门槛,推动企业进市场、拿订单。
着眼于破壁垒,各地的相关行动持续展开——
1 月,广西北海市共享电单车市场全面放开。此前,一家企业曾一度独享 15000 辆共享电单车投放配额。
针对 「审而难入、许而受限」 等顽疾,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向当地送达 《行政建议书》。消除歧视性配额、为新品牌车辆加速办理上牌事宜等举措,有效破解行政壁垒。
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加力清壁垒、护公平: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在全国开展,线索归集、核实整改等长效机制持续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细化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
1 至 4 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 5 个百分点,1 亿元以下的项目民企中标数量占比超 80%。
破壁垒不仅意味着强监管、严执法,也体现着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
场景是新技术落地、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一环。将场景开放作为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的方向,探索正在深化——
智能识别交通信号、灵活避障……6 月 5 日,121 台 「无人快递车」 在湖南湘江新区开放道路测试。
截至目前,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超 1000 公里。开放场景降低新技术落地门槛,助力产业加速前行。
在长三角,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遥相呼应,4 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跨区域共享;在粤港澳大湾区,「湾区认证」 在工业消费品等领域已签发证书 153 张,实现 「一次认证,三地通行」;在武汉,东风汽车牵头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上下游协同攻关……一个个创新举措努力将企业在公共资源应用中的平等地位落到实处。
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地方仍有限制民企公平参与竞争的情况,有的名义上开放一些项目,但资质条件等要求过高,看似 「大门敞开」 却 「走不进来」 的现象仍然存在。
「破壁垒是一个持续发力、不断深入的过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认为,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把放宽准入限制同完善监管统筹起来,切实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
以改革持续优化服务保障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次线上办理,实现 「跨省搬家」。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中非先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厉琼伟感受到企业迁移的 「丝滑」。
看中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中非先锋股份有限公司从北京大兴迁移至此。原以为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好,没想到当地将企业迁入申请、迁出调档、变更登记等整合为 「一件事」,线上提交材料,一次完成迁移。
企业流动畅通,是公平准入的重要体现。以服务的 「加法」 做好准入的 「减法」,改革正在多地推开——
推动设施互联,在苏州,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启用,实现航空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鉴定报告服务前置,帮助长三角企业 「货通全球」;
加大产业协同,在湖北,以光谷为中心加速完善光纤光缆配套,引导黄石、鄂州等地做强电子元器件等特色产业,「光谷科创大走廊」 越走越宽;
强化数据共享,在辽宁,梳理确定 100 余项数据共享内容,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
从交通 「一张网」、规划 「一盘棋」,到数据 「一个库」、审批 「一个章」,以更加规范公平的市场 「软」 环境,锻造企业发展 「硬」 实力,才能让大市场潜力得以释放。
7 月 1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 「五统一、一开放」。其中,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居于首位。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涉市场准入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推进市场准入法治化;民营经济促进法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的法治建设,为完善市场准入增添 「刚性保障」。
「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的规模效应,要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的协同效应。」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面向未来,以更有力的举措完善准入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活力将持续涌动,发展动能将进一步释放。(记者张辛欣、王雨萧、唐诗凝、龚雯、田甜)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