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 下午 2:47

关税加到 25%,日本给了世界什么启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书信的方式,在 7 月 8 日告知对日 「对等关税」 税率为 25%,但到 8 月 1 日正式启动前,日本依然有谈判的机会。

对于原本 24% 的税率,通过三个月来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七次赴美、首相石破茂亲自与特朗普交涉,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一个点……对这一新税率,石破表示了 「遗憾」,做出让对策本部 「继续交涉」 的指示。但舆论普遍认为,让美国改变税率已相当艰难。

日本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基本每十年便会和美国发生一场贸易战。攻防的内容从纺织品变为钢铁后,进入到了家电、半导体阶段,最后汽车成为了对美出口赚取大量盈余的大宗产品。日本熟悉美国的套路,总能看似败下阵来、但实际上只是换了攻防内容,对美出口保持长期盈利的态势。谈判上妥协,让贸易得到实惠,只要日本能够从美国获利,舆论、外交上的败退对日本来说不是多大的事。

但是,这次不一样。

汽车等产品再能盈利,想获得 25% 以上的利润以便对冲 25% 的税率,并非易事。让日元汇率下调逾 25%——换句话说,将目前的 1 美元兑换 146 日元,下调到 182 日元以上——在美国想让美元汇率贬值的时候,恐怕也不容易。

于是,有了日本舆论对特朗普关税的愤怒,有了石破罕见地向美国表示不满。

如今,坚信美国的唯一敌手是中国而非日本、美国应该能够对日本网开一面,这种想象中的场景就像 1953 年上演的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 《等待戈多》 一样,变成了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日美关系充满了荒诞、痛苦——自然,痛苦将留在今后的日本。

本以为谈判策略能够获取特朗普欢心

贸易谈判也是人与人的交往,原以为给美国以充分的尊重,投其所好,晓之以理,就能获得关税税率的优待。

在石破茂觐见特朗普之前,首相官邸反复研究了特朗普的人格特点,前首相安倍晋三对美交流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包括向特朗普汇报时的态度、内容安排等,也反复做过回放。与特朗普有过交往的政治家,熟悉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外交人员、媒体人士等献计献策,以保证会谈不能像乌克兰泽连斯基总统拜会特朗普那样出现意外,要把会谈气氛搞得其乐融融:

和特朗普有过直接接触的前首相岸田文雄、菅义伟等直接到石破那里谈了自己与特朗普交往的方式;

外交方面的官员从特朗普与石破同属基督教福音教派这个点出发,强调 「我们都在遵循上帝旨意的情况下成为了政治家」,谋求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经济方面的官员,则从日本五年来的对美投资占世界第一、未来可对美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上,拿出了具体数字,让特朗普知道日本这个盟友的巨大作用;

军事安保方面的谋士更是提出了购买数万亿日元的美国武器,尤其是美国弃用的军用运输机等,明显向美国输送利益,巩固日美 (军事)同盟的建议。

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石破觐见特朗普的效果看上去气氛融洽,尽管见面的时间不长,但官方发表的日美在各个项目上达成的一致却非常地多,没有直接在觐见时详谈的内容,也堂而皇之地进入到了会谈成果中。

总之,那时的特朗普看上去似乎理解了日本希望获得特殊待遇的用意。

赤泽七次访美,也与以往五十余年的日美贸易谈判分别为日本访问美国后、美国来日本的形式很不一样,是赤泽马不停蹄地去美国。以赤泽百折不挠的谈判态度,想的是打动美国,让美国能够给日本面子,尽可能地也给日本实惠。但是从一开始特朗普直接参与谈判,到最后一次连财长贝森特都懒得出面,虎头蛇尾,面子里子一无所有。

坚信美国关税的唯一敌手是中国

特朗普要对全世界的进口产品征税,但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唯一的敌手是中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只要护城河河水足够深、水量足够大,日本应该能躲过一劫。

日本反复研究了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从美国发表的相关数字看,贸易赤字中,中国为 2951 亿美元、欧盟 2367 亿美元,日本、韩国及印度分别为 687 亿美元、662 亿美元、456 亿美元。从排位上看,日本名列第 6,贸易赤字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一些;而上个世纪日美贸易战时,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国,今非昔比,美国不该对日本征收高额关税。

对美贸易谈判也依旧沿用了日本主谈一个产业、其他可以退让的方式。现在日本对美出口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大宗,占了对美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左右;汽车也是日本最能够赚取盈余的产业,保住了汽车也就基本能够保证对美贸易能够获利。

在美国决定对日本汽车征收 25% 的关税后,赤泽去美国谈判,主谈就是汽车。日本没有公开对美征收汽车关税的具体税率要求,反复说的是 「希望美国能够重新审视 25% 的汽车关税」,为谈判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但是在汽车关税上,美国并未让步。

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开出了不少。

首先是 「几年内进口数万亿日元的美国防卫装备 (武器)」。

如今美国能够出口的产品已经不多,武器成为重要的出口内容之一。如果有战争,进口美国武器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当下相对和平的日本,尤其是对于一个不能出国作战的国家来说,进口美国武器的目的,大致就是为了讨好美国。

日本确实在炒作 「台湾有事 (战事)」,也想先发制人,在战争远未到来之前,先发动对周边国家的武力打击;但日本周边的所有国家,一旦遭受日本攻击后,对日反击恐怕是日本难以经受得住的。因此,所谓 「台湾有事」 是购买更多的美国武器的一个借口,但购买再多的美国武器,实现先发制人的对日本周边国家的攻击,日本需要三思而行。实际上,日本在炒作 「台湾有事」,但鼓吹直接参战的舆论在今天的日本舆论场中依旧不能占据主流。

再看武器,单只是购买美国巡航导弹 「战斧」、进口 F35A 战斗机,用不了数万亿日元 (数百亿美元)。进口军用运输机 C17 的话,日本尚没有能够起飞这种飞机的军用机场,而且这是美国已经不再生产、今后基本弃用的产品,买回来也没用,但这能填补美国对日贸易赤字,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已经不断有日本媒体报道说,深谙军事的石破青睐 C17,有意大量买下。

「石破君,来美国的时候,我带你去看 F47(战斗机)。」 特朗普也深知石破是军迷,虽然没有准备将最先进的战斗机卖给日本,但也投其所好,邀请石破去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正式入队的军机。

其次,与造船业有关。

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在于造船业成了用马尾提不起来的豆腐。美国军力的强势在于有世界最大阵容的海军,但如今美国一年的船舶制造量已经不足世界总量的 0.1%(见 2025 年 5 月 26 日 《朝日新闻》),不足以支撑其强大的海军。而日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这二十余年虽然也已经衰败,但依旧保有不错的造船技术。

「为了重振美国造船产业,我们该共同设立一个基金。」 日美贸易谈判时,日方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除了基金外,日本准备帮助美国修缮军舰船坞,向美国提供使用氨燃料的新一代船舶,并希望共同开发破冰船等等。

美国对日本提出的积极建议似乎没有正式的回复。中国造船业在世界的占比已经超过 50%,以 0.1% 的美国造船能力,加上几个百分点的日本,也依旧不能和中国竞争。造军舰另当别论,普通船舶对美国来说兴味索然。因为想造也没有技术工人,缺乏设计方面的工程师,好的建议不一定能真正实现。

结语

其实不是美国没理解日本的用心,是美国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经济实力。如果美国经济基础面坚实,日本在贸易上占点小便宜也就算了;如今美国捉襟见肘,37 万亿美元的国债摆在那里,对外贸易只有亏损,单纯通过印刷美元填补赤字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苍蝇蚊子都得当肉吃,盟友也需薅羊毛,税率上已经没有了对日本开恩的余力。

特朗普言必谈 「Dear Mr. Japan」(亲爱的日本先生),但在 8 日给日本的书信中没有忘了强调 「25% 这个数值在我们与贵国之间处理贸易赤字问题上依然不够充分」,「如果贵国决定提升对美关税税率的话,那么提升的部分将被加到 25% 税率之上」,威胁日本不得因此加征对美产品的税率。

在 8 月 1 日到来之前,日本尚能继续与美国交涉。只是,现在的美国需要和世界上百个国家一个一个地谈,能分给日本的时间已经不多。数月来已对美使出浑身解数,反倒让其对日关税定在 25%;目前只剩数周时间,日本还能如何劝说美国做出大幅让步?

日美关系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就在眼前的 7 月 20 日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已是必然。如果日美贸易谈判有点成绩的话,尚能给石破加分,现在看起来美国并未给石破面子。维持石破长期政权、筑牢日美 (军事)同盟等等都在成为某种 「戈多」,而日本依旧在苦苦等待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作者:陈刚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