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 下午 3:32

「适度宽松」 效果显现 货币政策操作留有后手

新华财经上海 7 月 11 日电 今年以来,我国强化逆周期调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系列措施护航宏观经济大盘,呵护经营主体预期,维护金融市场韧性。

专家认为,从政策效果看,总体实现了 「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稳定」 的多重目标平衡。未来,面对内外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值得期待。

数量型、价格型、结构性工具并举

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有的放矢。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前期保持着合理空间,又 「适时」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精准施策,将政策资源用在 「刀刃」 上,在关键时刻更好发挥作用。

「着眼于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货币政策在价格、数量、结构三个维度适时发力,对大力提振内需、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提供了关键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新增社融、信贷等数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既彰显经济活力复苏提振了融资需求,也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力有效。二季度,外部经贸形势风云突变,国际金融市场波澜迭起,一揽子金融政策 「该出手时就出手」。

5 月,央行宣布推出十项货币政策措施,数量型、价格型、结构性工具并举,降准、降息等重磅工具齐出,增量政策火速实施。

——数量型政策方面,降准适时落地,为实体经济运行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5 月 15 日起,我国降准 0.5 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在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 「弹药」 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也更好地配合财政发力。

——价格型政策方面,多个关键利率下降,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5 月 7 日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5 月 8 日起,政策利率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 0.1 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后者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 200 亿元。

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存贷款利率随之下行。5 月 20 日,存贷款利率罕见同步下降,两个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下降 10 个基点,多家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系列举措有利于激发信贷需求,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结构性政策方面,既有新工具创设,也有存量工具优化,还有价格的优惠。5 月 9 日,央行设立 5000 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迎调整优化。

今年上半年,金融总量稳步增长,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 5 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18.63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3.83 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 10.68 万亿元。5 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 3.2%,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 3.1%,分别比上年同期低约 50 个和 55 个基点。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了有效作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好于预期;金融市场出现积极变化,资本市场在经历波动后回升向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今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创 2022 年以来单季度最大增幅。

有力支持消费扩容提质等重点领域

上半年,货币金融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形成合力,有力支持消费扩容提质、发展科技创新、纾困民营小微企业、稳住股市楼市等重点领域。

——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央行等六部门印发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聚焦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支持发展服务消费等 19 项措施;各地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养老托育、旅游等领域金融供给。

——护航 「硬科技」 企业成长。政策设计持续完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等文件出炉,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勾勒清晰路径;债券市场 「科技板」 扬帆起航,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等政策面世,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 3000 亿元,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呵护资本市场信心预期。4 月,央行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结构性政策在托举消费、推动科技创新和纾困民营小微企业等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稳住增长,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

数据显示,5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6%;一季度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1%。

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

展望下半年的货币信贷政策,曾刚认为,面对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货币政策将突出稳增长、防风险、强结构调节,灵活运用多元化工具以应对挑战。

总量政策方面,王青预计,考虑到外部环境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在下半年集中显现,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将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方向上进一步发力。下半年,央行可能再次实施降准降息,还可能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 (MLF)、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结构性政策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将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强化工具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养老、消费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预计,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年内有望适时推出,以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消费基础设施、「两新」「两重」 等。

「货币政策是支持性而非决定性的。应对内外部复杂因素冲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综合施策,从财税政策、公平竞争、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为各类经营主体和居民个人创造更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董希淼表示。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