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锌刻度,作者 | 孟会缘,编辑 | 陈邓新
这半个多月,网易的遭遇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 《世界之外》 的涨价决策引发的玩家不满,到官方连续发布的“ 声明三连” 在社交媒体上激起的轩然大波,网易似乎自此开始陷入了一个难以平息的舆论漩涡之中。
就在这一切尚未尘埃落定时,包括 《阴阳师》《第五人格》《七日世界》 等旗下多款热门游戏在内的集体宕机事件,无疑是给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网易再添了一把猛火。
回归一切问题的原点,以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而生的乙女向游戏 《世界之外》,栽在了它本该更擅长的情感维护上,也将乙女游戏的行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当游戏厂商将的赚钱目的赤裸化,却未能以更好的内容以及更优质的服务回馈玩家时,曾经高喊的“ 世界无限,此爱不变” 等口号,也就变成了针对其自身以及相关玩家的双重嘲讽。
被全面抵制,网易做错了什么?
纵观网易最近一连串的迷惑操作,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禁升起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国内第一梯队的游戏大厂,网易怎么能捅出这么多且这么大的娄子?
“ 雷点” 引爆于网易旗下女性向游戏 《世界之外》 新卡池“ 召唤之王” 上线之际。
彼时,玩家发现新卡池内“ 刹那” 侧影的抽卡价格从 300 钻/抽直接涨到 400 钻/抽,涨幅达 33%,且这一重大变动不仅没有通过任何官方渠道 (如官网或游戏内公告) 告知玩家,还存在保底机制“ 价高质低” 的情况 (消耗 400 钻/抽的保底机制却可能抽到价值 300 钻/抽的常驻卡),因而遭到了大量的用户投诉。
与此同时,游戏相关具有争议性的用户协议条款,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不满。其中,如“ 一年不登录账号或被删”“ 所有纠纷必须由广州天河区法院管辖” 等,无疑触动了玩家敏感的神经,让他们感觉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遭到了侵害。
对于以上种种,玩家迅速发起了大规模维权行动,据“ 消费保” 数据显示,仅 7 月 23 日~24 日,该平台共收到关于网易游戏 《世界之外》 的有效投诉 3251 件,总涉诉金额超 578 万元。此外,他们还对网易游戏旗下众多游戏,发起了声势浩大的“ 停氪罢玩” 抵制行动。
眼见事态逐渐失控,《世界之外》 官方接连发布多条微博,针对近期的一系列争议事件作出回应。
“xxx 想赚钱” 被玩成热梗 图源:小红书
可惜其以“ 没有涨价”“ 想赚钱”“ 没有变” 等缺乏诚意的回应,以及卡点“748”(谐音“ 去死吧”) 等特殊发布时间,非但没有平息玩家的怒火,反而激起了更大的舆论风波——“ 世界之外史诗级的公关” 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xxx 想赚钱” 的句式也在社交平台“ 走红”。
本以为这件事将随着新一轮的道歉补偿,以及时间的冷处理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却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
8 月 5 日上午,网易旗下 《阴阳师》《第五人格》《七日世界》《一梦江湖》 等多款游戏发生异常,宕机时间超过 2 小时,“ 网易游戏崩了” 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在后续相关游戏的补偿中,不乏有“ 网络故障的补偿都比卡池补偿好啊”“ 还有脸发这些呢,之前涨价还有剧情的事情你改了吗,补偿你给了吗”“ 你就这么打算冷处理是吗,然后时间一过什么事都不记得了,下次骂你我们就被 hgb 追着骂了”“ 炸服都有补偿,刹那卡问题都没有诶” 等尖锐的评论。
不少用户余怒难消 图源:微博
官方的每一次动作似乎都精准撞在了玩家的心理防线上,非但没有修复裂痕,反而加剧了信任的崩塌。这次大规模的服务器故障,更像是对网易近期一系列决策失误的一次讽刺性总结,让玩家心中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消解“ 为爱付费” 的造富神话
从结果来看,《世界之外》 的风波无疑是网易在商业化困境中,寻求出路的一次失败尝试的鲜明写照。
官方在回应时称“ 想赚钱”,并非虚言。
从 iOS 相关数据,就可以窥见 《世界之外》 的营收压力:根据点点数据和七麦数据估算,《世界之外》 从公测至今,收入跻身前三名的时间还停留在 2025 年之前。
在 2025 年后,《世界之外》 一天内 iOS 收入最高时接近 50 万美元 (根据七麦数据估算接近 58 万美元),而 2024 年最高时则突破了 150 万美元…… 前后营收落差之大清晰可见。
将视线扩大至 《世界之外》 背后,网易所面临的业绩压力,或许也是促成此次争议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网易近年公布财务数据,游戏业务在网易整体营收中,占据接近 80% 的绝对主力地位,但其增速已从 2022 年的较高增长,显著放缓至 2024 年的低位水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业务策略来提升增长动力。
“ 想赚钱” 是人之常情,但此前从未有哪个游戏方会如此直白而不加掩饰,将这一欲望展现在公众面前,尤其是在对待自己核心用户群体时。
要知道 《世界之外》 是乙女向的游戏,其本质是“ 情感代偿”。消费者对情感投入与游戏体验有着极高的要求与期待,不止为了获得恋爱感、愉悦感和沉浸式的剧情享受,核心付费动力还在于虚拟恋爱体验中的“ 被尊重感”。
说得直白些,玩家在游戏中寻求的是与现实情感需求相呼应的心灵慰藉,而非冷冰冰的商业算计与敷衍了事,即使后者才是事实,但至少要将它包装得更加温情、含蓄,以符合玩家对于“ 情感代偿” 的心理预期。
而 《世界之外》 官方声明“ 只有赚钱才能扩大产能”,将商业诉求赤裸裸置于情感承诺“ 此爱不变” 之上,无异于彻底消解了玩家对游戏的情感寄托与信任基础。
甚至对比此前卡点“1314”、“520” 发布活动福利的细腻操作,该官方应对此次危机时,以“444”“748”“250” 等卡点反讽玩家的操作,还对其核心用户造成了的极大情感忽视与伤害,仿佛在宣告:“ 你们的感受并不重要,我们只关心利润。”
图源:小红书
当游戏厂商将情感关系异化为割韭菜的工具,却未履行情感契约中的“ 唯一性” 与“ 珍视感” 时,乙女游戏赛道的最大症结终于暴露:以情感为名的商业计算,终将在流水下滑中显露代价。
这不仅是 《世界之外》 一家的问题。
与之几乎是同期“ 塌房” 的 《恋与深空》,因宣传中的“ 精美 PV 动画” 与实装版本不符,存在“ 货不对板” 问题,被玩家联名指控“ 虚假宣传”。
“ 消费保” 数据显示,仅 7 月 29 日—7 月 31 日,短短 3 日内,平台收到 《恋与深空》 玩家有效投诉超 1500 条。而在过去 30 天内,《恋与深空》 在“ 消费保” 平台上的投诉量高达 6905 条,其中“ 虚假宣传” 相关投诉占比高达 33.28%,位居所有投诉首位。
《恋与深空》 用户画像 图源:“ 消费保”
《恋与深空》 的问题,再一次映照出乙女游戏领域内普遍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游戏厂商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与玩家之间建立和维护那份至关重要的情感纽带。在他们将资源倾斜至营销而非内容打磨上时,游戏“ 提供高质量的情感体验与沉浸感” 的本质便逐渐被边缘化,玩家自然也会“ 停氪” 加以反击。
更关键的事,这种“ 明码标价爱意” 的悖论,以及游戏厂商接连“ 暴雷” 的现象背后,是乙女游戏相关从业者对于“ 情感经济” 理解的偏差与浅尝辄止。他们似乎并不明白,乙游的付费合理性必须嵌套在情感叙事中,而非反向利用情感叙事来操纵消费。
玩家付费的意愿,根植于他们对游戏角色和故事的深厚情感连接,这种连接是细腻且脆弱的,一旦感受到被利用或欺骗,便会迅速瓦解。网易及其同行们的操作失误,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一基本原则的严重背离。
或许,只有重构情感与商业之间的平衡,才能重获玩家的信任与忠诚,否则即使曾惊现过再多“ 为爱付费” 的神话,终将在信任崩解中终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