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德国慕尼黑 8 月 9 日电 (记者李函林)「我始终相信,用关税把彼此挡在市场之外,不是长远之计。」 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兼州经济、发展和能源部长胡贝特·艾旺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而巴伐利亚州企业与中国伙伴的互利合作证明,在公平竞争中才能涌现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德国汽车制造业重镇,巴伐利亚州汇聚了宝马、奥迪等知名车企,长期对美出口大量汽车。然而近半年来,德国车企在美国市场面临的环境越来越艰难,高关税令多家车企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冲击。
「过去几个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曾遭遇高达 27.5% 的关税——原本为 2.5%,美国自今年 4 月起额外加征 25%。」 艾旺格说,「尽管近期美欧达成的新贸易协议将税率下调至 15%,情况略有缓解,但依然将给我们带来每年数十亿欧元损失。」
他说,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构及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关税被当作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工具。「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也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双输。」
「不能用关税来迫使企业在海外设厂,这背离了自由贸易精神。」 艾旺格说,「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基于质量与技术展开竞争的公平环境。」
「我们反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也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额外关税。」 他表示,巴伐利亚州长期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这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艾旺格说,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基础深厚。早在 1975 年,时任巴伐利亚州州长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便率先访问中国,为巴州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十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如今,已有约 700 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也有超过 500 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生根。」
艾旺格说,他最近一次访华期间,亲眼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动力系统,更有自动驾驶、车载数字系统等多个创新亮点。」
「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日益成为德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创新伙伴。」 艾旺格说,德中两国在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深度合作,正从传统的贸易往来升级为联合设计、协同研发。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德国设立设计中心,就是推动产业融合和本地化合作的典范之举。
「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设置关税来弥补竞争短板,而应通过自身改革来提高全球竞争力。」 艾旺格表示,像中国企业这样的创新力量,正是全球产业结构良性重塑的重要参与者。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