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演唱会市场爆发,除了明星之间的歌喉比拼之外,台上的舞美成了新的看点。7、8 两个月,五月天在北京鸟巢连开 13 场演唱会,与 F4 的合体唤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不仅如此,五月天演唱会还在台上用了裸眼 3D 技术,重现了"流星花园"的场景。某些歌曲,五位乐团成员会通过裸眼 3D 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数万人体育场让更多的后排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
当下,随着超高清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裸眼 3D、XR 等技术应用开始加速,在广州等城市也能够看到借助 8K+裸眼 3D 技术呈现的逼真画面,并成为城市的地标打卡处。手机、电视、XR 等终端技术规格的提升,让超高清内容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几大国内视频网站都开始在 4K 超高清方面加速布局。
今年 3 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促进 「人工智能+消费」,并提及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超高清是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目前到了发展的最好时刻」,4K 花园董事长吴懿对作者表示,作为一家技术企业,4K 花园在硬件、服务和应用等方面均有所布局,并希望借助 AI 技术重构广电生产链。
「我们只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已经超过了一家民营企业的范畴。」
风口的判定方式 「变了」,5G、AI、XR 加速超高清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4K 花园于 2017 年开始正式运营,那一年也是国内创业的 「黄金时期」。在接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能够感觉出吴懿对超高清产业的高期待,但也透露出在一个当时较为落后产业创业时的压力。
十年前,中国的超高清产业还是非常落后的,全中国连 100 小时的真 4K 内容都找不齐。当时创业时,吴懿和众多激情的创业者一样,在中关村创业公社的地下室里憧憬着未来。那时他坚定地认为,视频未来的发展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往沉浸式体验发展,比如 VR、 AR,另一个就是超高清方向,分辨率越来越高。
只是,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据吴懿回忆,当时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公司基本都没了,而他在这几年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好在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与此同时,创业也需要一些运气,用吴懿的话说,「如果不是当年广东省大力发展超高清,4K 花园将永远被埋在创业公社的地下室里。」
2017 年,广东率先把超高清产业作为重点的发力方向,这让 4K 花园看到了新生机,也是之后将总部迁入广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国内的超高清产业链也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区域。随后,包括广电总局、工信部也都推出各项政策大力推动发展超高清。到了 2025 年,5G-A、AI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超高清迎来了风口。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按照惯性的商业逻辑,我们判断一个产业风口的关键指标是巨头大厂有没有入局。但是,超高清产业有些特殊,直到今年很多互联网大厂也没有进场。
对此,吴懿认为,「因为这些大厂它不是受益方,投入相同的钱不如有的产业回报率高,所以根本没有热情参与到里头去。」
不过,如果从政策以及市场规模来看,超高清产业的确是迎来了风口机遇。根据赛迪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超高清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万亿元,运营商、各地广电也在积极的推动。伴随着 5G-A、AI 以及元宇宙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超高清的普及。
目前,4K 花园已实现了超高清在电视大屏、5G 移动、XR 等多终端应用落地,并在户外裸眼 3D、超高清 KTV 等消费场景完成技术升级和新业态的落地。「不管是前端、后端、显示端还是创新消费场景,带动了大量技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很多消费市场上的机会,可以证明我们选择这个方向是对的。」
只增加 5% 的成本,「水也可以变成油」
依托 5G 和元宇宙两个产业风口获得快速发展,4K 花园打通了基于公网的超高清 HDR 现场直播全链路、及 5G+4K/8K 端到端直播流程。4K 花园的前端拍摄技术已非常成熟,据吴懿透露,4K 拍摄制作成本仅比 1080p 增加 5%。即便是刚兴起不久的沉浸视频、空间视频,4K 花园也研发出了相关拍摄硬件系统及全流程前端拍摄技术解决方案。
而制约超高清产业发展的三座大山:高昂的 CDN 的成本、版权的成本以及人员的成本,吴懿指出,对于 4K 花园来说已跨越了两座。
「其实大部分内容拍摄的时候都是 4K 设备拍的,但大家不愿意做 4K 版本。电视全部是 4K 电视,你为什么不提供最好的服务?关键就在于成本高,无法闭环。不过,AI 的出现,可以说是给超高清插上了翅膀。」
通常的认知里,对于一部 1080P 的视频,过去即便是再怎么优化,也不可能做到和 4K 一样的显示效果。此前,吴懿也坚信这一点,认为 1080P 技术优化成 4K 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像水变油一样。
「但是从去年底开始,我们结合 AI 和自己的技术,最后得出个结论可以,并于今年初推出广电级超高清 AI 超分修复系统 『蝶变 2.0』,进一步为行业降本增效。」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4K 花园做了一个实验,分别用 4K 和 1080P 摄像机在同样的光照条件、场景、主题下拍摄同样的视频,之后用 AI 技术对 1080P 的视频进行优化提升,最后放到 75 寸电视上去看,和原生 4K 的视频对比,肉眼看不出任何区别。
除此之外,4K 花园还在结合 AI 去做裸眼 3D 项目,从而把户外大屏业务成本降的更低一些。
比上市更有意义的事情,解决卡脖子问题
随着超高清产业链的快速推动,已与 AI、XR 融合出了更多的可能,并在逐渐改变着原有产业结构的发展,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推动消费的提升。不仅如此,除了在视频领域,超高清也正在医疗、教育等产业延伸。「今天并不把超高清视为文娱方面的简单由 1080P 转变为 4K 分辨率的一个改变,可能是很多产业的迭代和升级。」
据介绍,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医院开始结合超高清技术尝试 4K、8K 肠镜,以及研发借助 MR 头显来实现手术同步教学。超高清虽然已在风口,但需要发展的路还很长,与各行各业的合作,是拉高产业上限的关键。
当下,除了 B 端业务的技术研发与变现,4K 花园于 2024 年底开始推动 C 端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收入,另一方面也想自己做个样本出来,去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现在 C 端业务每天收入 20 万,到年底计划达到 40 万每天,B 端、C 端双轮驱动,公司实现稳健的发展状态。而且,2022 年之后我们就实现持续盈利了,等到时机成熟就会选择上市。」 吴懿说道。
不过,在吴懿的心中,上市固然是对一家从 0 开始的创业公司最大的认可,但相比较商业上的成就,他更愿意看到的是在这一轮新机遇中,中国超高清产业的弯道超车,打破国外的垄断和 「卡脖子」 限制,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家内容公司,但并不是这样的,内容相关的收入只占公司的 1/ 3,另外 2/ 3 是超高清技术和应用收入。我们一直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技术企业,每年投入的三分之一都要拿到研发上去。」
值得一提的,多年来,4K 花园一直在推动国产替代,比如转播车、摄像设备等。目前,4K 花园牵头推出了两款国产化率达 80% 以上的大型转播车,一个是 5G+4K,另一个是 5G+8K VR,造价只有国外同等讯道产品的五分之一。
按照吴懿的话说,很多人被国外品牌洗脑了很多年,就认为国外的就是好,在很多技术上,国产的设备已经做的比国外领先,比如说和 5G 的结合,还有就是在制作域的一些创新,也经过了很多大型赛事、活动的检验,都证明没有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 5G-A+AI 推动云转播制作系统落地,相信会成为划时代的超高清技术创新应用。
「国外的设备,都是面向全世界统一标准,不会为中国市场定制。国外一辆转播车的利润非常高,以后我们云转播系统落地了,就不会被国外卡脖子,这是一道必做题,也是我们将要翻越的第三座大山,我们也相信超高清产业属于 『中国标准』 和 『中国方案』 的时代很快到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