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点点数据
2025 年初,DeepSeek 系列开源大模型的发布,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热潮。短短半年多时间,中国 AI 应用端产品已然从 「概念验证」 快速步入 「大规模商用」 的圈地运动阶段。
这期间,伴随情绪流量热度的退却,包括 《Kimi》、《可灵 AI》、《纳米 AI》 在内的多款 AI 应用产品下载量及月活数据皆是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年初掀起国产 AI 热潮的主角 DeepSeek,其用户使用率亦是从巅峰时期的 7.5% 下滑至了 3%。从数据上看,仅少数几款头部产品仍能维持较为稳定的用户趋势。
豆包、腾讯元宝等国产 AI 应用近半年月下载量趋势. 点点数据
豆包、腾讯元宝等国产 AI 应用近半年月活用户趋势. 点点数据
「人工智能应用元年」 行将过半,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化的 AI 技术,在应用侧似乎又快速遭遇了 「增长瓶颈」。本文将结合应用端产品数据回顾当前头部三款国产 AI 应用产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及前景。
DeepSeek——国产 AI 行业的 「黑神话:悟空」
从年初的横空出世,以创新算法模式突破技术壁垒,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力。DeepSeek 所掀起的 AI 热度并不亚于去年 8 月份国产 3A 的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黑神话:悟空》。甚至其在知名度上还要尤甚于后者,巨大的舆论热度也为其同名应用产品 《DeepSeek》 带来了相应的流量,其巅峰时期的日下载量一度突破 388 万。
DeepSeek2025 年至今下载量趋势. 点点数据
巨大的舆论热度辐射和发酵之下,DeepSeek 逐渐演化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和代表了国产科技创新实力和前沿水平的符号。恰如 《黑神话:悟空》 之于国产 3A 游戏的意义,只是前者面向的用户人群更广阔、更宽泛。
而在舆论将DeepSeek「象征化」 的过程中,「标签」 的增加也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大多数由舆论流量引导而来的普通用户对于其产品的认知。海量涌入AI产品的用户中,除了一小部分相关行业领域的从业者明白DeepSeek是如何通过算法创新把推理成本降到GPT-4o的1/18。或有很大一部分占比的用户仅仅只是知道DeepSeek「很厉害」、「世界顶尖」、「国产之光」 等象征标签,在 「好奇、随大流」 等心态驱使下下载产品。
当热度退去,这部分用户大多将快速流失。这或许能够解释 《DeepSeek》 今年的下载数据在经历了2月的高峰期后迅速下滑,至今仍维持缓慢下滑趋势,而月活数据却是逆势增长后保持稳定趋势的原因。
DeepSeek2025 年至今月活用户趋势. 点点数据
对于DeepSeek而言,「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的头衔赋予其巨大流量号召力的同时,更赋予其相对 「超脱」 的市场待遇,一方面是对其产品口碑的隐形加持,即用户、行业乃至于公众对其天然的认可度,这一点天然的好感度将直接影响新用户对于产品的选择。
另一方面,则在于为产品提高了潜在的容错率,这也体现在用户对于产品的容忍度上。即便是产品久未有突破,用户对其观感也很难受到影响。近日,在推出V3.1版本后,虽然在技术层面未有翻天覆地的突破,但DeepSeek仍得到了舆论和用户的普遍认可。下载数据同样有小幅提升。
与之相应的是,市场对其产品迭代速度与性能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模型稳定性Bug、算力依赖、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开发者生态维护等困局也清晰可见。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 H20 芯片的禁售对 DeepSeek 的研发进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其原计划于 2025 年 5 月推出的、拥有 1.2 万亿参数的混合 MoE 架构模型 R2,因算力不足被迫推迟发布。然而以此为契机,寻求国产替代方案,推动芯片与模型的协同优化、逐步实现算力自主可控,正成为其当前乃至未来的核心发展目标。
腾讯元宝——从顺势而为到 「全村的希望」
年初 DeepSeek 掀起的 AI 热潮中,腾讯元宝凭借率先接入 DeepSeek-R1 模型实现了快速增长。通过激进的投放策略,广告覆盖从微信朋友圈到各大平台,《腾讯元宝》 在 2 月 22 日首次超越 《豆包》,跃升至中国区 App Store 免费榜第二的位置。
腾讯元宝 2 月-3 月免费榜排名趋势. 点点数据
到3月3日,元宝更是登顶免费榜。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从2月到3月,元宝的日活跃用户 (DAU) 增长了20倍,成为中国DAU排名第三的AI原生移动应用。其间 《腾讯元宝》 几乎是三天迭代一个版本,深度思考模型 「混元T1」、图片分享、对话导出长图等功能也纷纷上线以应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然而这种靠投放驱动的增长难以持续。到3月底,其在免费榜的排名便开始出现下滑,直至4月底跌出了榜单前十。腾讯年报沟通会上总裁刘炽平也坦言:「当前腾讯元宝的广告投放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用户流入,但接下来更关注的将是留存率和活跃度」。
在随后的三个月时间里,腾讯开始依托自身庞大的社交生态体系,为 《腾讯元宝》 造势。除了接入 《微信》 外,《腾讯元宝》 还相继打通了 《腾讯文档》、《腾讯新闻》、《腾讯读书》 等腾讯系应用。同时也围绕热点事件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功能及活动。以上举措虽未对下载数据起到帮助,却一定程度上稳住了产品的用户活跃度。
图片来源:应用商城活动页
而随着二季度业绩的出炉,腾讯营销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0%,达到了 358 亿人民币。则进一步坚定了腾讯对 AI 的押注。于是,投流战术卷土重来并 「超级加倍」,根据 AppGrowing 统计,6、7 月 《腾讯元宝》 的投放金额均超 10 亿元。而投流的效果也直观地体现在了数据之上,除了在免费榜的排名日渐回升外,6、7 月下载量更是逆转了此前的颓势,月活数据更是逐步向此前的峰值回暖,7 月月活重返 5000 万。
腾讯元宝 2025 年至今月活用户趋势. 点点数据
与此同时,从数据上也可见的是,大力投流所带来的回报比相对初次借势处在流量红利期的DeepSeek效果下滑明显。然而伴随DeepSeek于近日推出V3.1最新版本,腾讯仍然选择在第一时间接入。一方面从侧面验证了DeepSeek在用户端的隐形优势外,更暴露了处在后发劣势下,技术层面的不足。
从行业发展的迅猛态势来看,对于 《腾讯元宝》 这个新晋的「全村的希望」 而言,留给其 「慢工出细活」 的时间或许并不宽裕。单纯依赖流量投放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精准优化模型错误、提升推理与应答准确性,深化与微信等腾讯生态的整合,实现从 「接入」 到 「深度融合」,从利用开源大模型弥补技术水平的后发劣势的 「借势追赶」 到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采取差异化竞争的 「乘势而为」 便是其最清晰的解题思路。
豆包——一步快,步步快
与前文中两款产品所不同的是,字节 《豆包》 并非是伴随年初这波AI热潮而兴起的产品。其前身是字节在23年因ChatGPT的火爆内部孵化的一个AI产品项目,名称叫Grace。直至同年8月,《豆包》 开始在国内国内应用市场灰度上线,后又经过三个月的优化测试后,随着投放力度的加持走上了一路增长的快车道。
而与 《腾讯元宝》 相同的是,《豆包》 的崛起同样依托于字节社交生态的加持。由此对比,或可将 《豆包》 视作加强版的 《腾讯元宝》,相比后者,《豆包》 拥有国内AI领域的先发优势,背靠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投放平台,同时也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
2024年5月15日,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在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正式发布。随后通过降低成本帮助其大模型在模型性能和整体能力上快速发展,从而立竿见影地帮助其应用实现了下载数据的快速增长。
豆包 2024 年至今月下载量趋势. 点点数据
而在用户量实现快速累积的同时,《豆包》 也率先在国内市场通过业务功能创新发掘新的用户增长点。24年9月,正处开学季,其便有针对性地推出了 「拍照答题」 的功能,成功获得大批用户;25年农历新年期间,其新春版本中新增的各项节日指令及功能便捷入口也成为一众竞品模仿的对象。
此外,投放端字节也不吝投入,据浙商证券报告,2024年字节跳动在AI上的资本开支高达800亿元。而此前也有传出其2025年将拨出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且其中大部分将集中在AI上的消息。虽然最终被字节官方认定为消息不实,但仍可窥见其对AI的野心。
而也正是在产品业务及投放双端的持续投入,才奠定了 《豆包》 国内长期领先的地位。即便是在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冲击行业的阶段下,其月活数据也未受到较大影响,依然保持着继24年5月以来的持续增长之势。甚至更是在趋势之中,凭借其产品功能性方面的优势,承接住了前文中所提及的随大流涌入AI应用领域的用户,实现了月活数据在1-3月内的加速增长。
豆包 2024 年 5 月至今月活用户趋势. 点点数据
以当前的趋势来看,对于坐享先发优势的 《豆包》 而言,保持当前的发展策略,其在国内AI应用市场的地位便无法被轻易撼动。但若是想要放眼全球,持续降本增效、生态体系构建以及商业化深度探索将是发展的关键方向。
参考资料:
1、H20 解禁,市场热度暴跌至 3% 的 DeepSeek,能否绝地反击?
2、腾讯元宝的增长之路:从投流到留存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