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 Byte,作者 | 柯基的柯
“ 电,才是 AI 的终极战场。”
马斯克前不久放出的这句狠话之时。当时,硅谷的大部分人大概觉得,这不过是他的又一次“ 发癫”。
随后,9 月 1 日,一则消息从彭博社传出:奥特曼,那个用 ChatGPT 重新定义了世界的男人,正计划将他耗资千亿美元的“ 星际之门” 项目,历史性地扩张至印度。
规划中的算力,至少 1 吉瓦。
一个耗电巨兽。
几乎在同一时间,马斯克的特斯拉,在印度市场等待了 9 年之后,交出了一份令人崩溃的成绩单。
作为最懂电力的硅谷大佬,新能源车还存在着争夺消费市场一说,但对于 AI 项目,马斯克毫不犹豫地将核心筹码,更加坚定地押在了中国,并表达出中国的电力之丰富,将决定未来 AI 领域的走向。
两个硅谷最有话题性的男人。两个截然相反的亚洲赌注。
一个赌未来。一个赌现实。
这事,就突然变得有意思了。
01 “ 印度 AI 时刻” 要来了?
奥特曼对印度的热情,是毫不掩饰的。
“ 很快就有可能成为第一大市场。”
为了这个“ 很快”,OpenAI 甚至为印度量身定制了一款名为 ChatGPT Go 的低价订阅计划,月费仅 399 卢比。折合人民币约 32 元。
几乎是白送。
降价、示好、建言,一系列操作的终点,便是“ 星际之门” 这个终极计划。在 OpenAI 的蓝图中,印度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用户市场,更将成为其全球 AI 帝国的基础设施重镇。
实际上,奥特曼的操作只能算是按方抓药,微软早已宣布向印度追加 30 亿美元投资建设数据中心,谷歌的 60 亿美金计划也紧随其后,亚洲首富穆克什· 安巴尼的信实集团更是放言要建设一座 3 吉瓦的巨型数据中心。
巨头们纷至沓来,仿佛印度已经站在了“AI 时刻” 的聚光灯下。
印度政府,显然也乐于拥抱这个叙事。铁道部长阿什维尼· 瓦伊什瑙曾高调宣布,印度将在 10 个月内,开发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去年 3 月,内阁更是批准了总额达 12.5 亿美元的“ 印度人工智能使命” 专项拨款。
然而,一片喧嚣之下,迎来的将是印度脆弱的 AI 基石。
官方的雄心,很快就遭遇了内部的路线之争。以 IT 巨头印孚瑟斯联合创始人尼勒卡尼为代表的一批业界领袖,明确反对印度参与耗资巨大的 LLM 竞赛,他们强调,构建更具成本效益的小型语言模型 (SLM),才更符合印度的国情。
比路线之争更骨感的,是“ 三大赤字” 的现实。
GPU 是 AI 模型训练的“ 燃料”,而印度全国目前拥有的 GPU 数量,仅为 18693 个。这个数字,仅仅是训练一个前沿 AI 模型所需的一小部分。更严峻的是,在美国今年 1 月初宣布的芯片出口限制令中,印度被归类为 2 级国家,这意味着到 2027 年,出口到印度的高端 GPU 上限仅为 5 万个。
就怕到时候“ 星际之门” 落地了,然后芯片没法及时到位,徒留一个空架子。
在资金上,政府投入的 12.5 亿美元听起来不少,但与全球动辄数百亿的 AI 军备竞赛相比,仍相形见绌。“ 印度如果现在不把在 AI 领域创新和研发的投资提高 100 倍,未来我们可能将会变得无足轻重。” 风险投资家斯瓦洛普坦言。
在人才储备上,印度显然也没做好拥抱 AI 的准备,印度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 AI 专业人才 (42 万),占全球 20%,在“AI 技能渗透率” 和人才集中度方面均居全球首位。然而,这其中约 15% 的高端人才,大部分都已迁居海外。
据 《印度企业家》 杂志披露,印度国内构建核心 AI 产品和服务的高级 AI 工程师,活跃人数不足 2000 人。
对于印度,奥特曼多少是有些冲动了。
02 马斯克的“ 反向押注”
或许,没有人比马斯克更能体会印度这片土地的复杂。
面对相爱相杀多年的奥特曼的举动,大概也只会报以各种嘲讽。
这两个人,早已是老冤家。
故事要回到 2015 年,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场晚宴上,马斯克与初出茅庐的奥特曼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一家非营利性的 AI 研究工作室,命名为 OpenAI。初心很美好:打造一个开源、开放,不受任何企业控制的 AI 系统,作为防止人类滥用 AI 的最佳防火墙。马斯克为此投入了 4400 万美元,出钱出力,倾其所有。
但历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8 年,双方因发展理念不合而决裂。马斯克离开后,OpenAI 迅速成立了营利性部门,并在 2020 年投入了微软的怀抱。那个曾经的“ 人类守护者”,最终成了微软的“ 赚钱工具”。
来到今年,马斯克甚至直接将 OpenAI 告上了法庭。
所以,当奥特曼将宝押在印度时,马斯克几乎是本能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其中既有商业的精明,或许也夹杂着一丝宿命般的个人恩怨。
他的特斯拉,刚刚在印度经历了一场等待了 9 年的失败。
今年 7 月,孟买街头终于出现了第一家特斯拉印度展厅,但迎接它的并非市场的狂热。自 7 月中旬开始销售以来,截至 8 月底,特斯拉在印度仅收到了略多于 600 辆的汽车订单。
600 辆的数字,大约相当于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全球每 4 个小时交付的车辆数。
要知道,马斯克早在 2016 年就有计划进军印度市场。
从中国上海超级工厂运来的 Model Y,在包含了一系列高额关税和附加税后,最低起售价高达 598.9 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 50 万。而 2023 年,印度的人均 GDP 仅为 2696 美元。在这个仍以燃油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电动汽车渗透率仅 4% 的市场,这个价格显得格格不入。
更何况,这里还有稀少的充电桩、混乱的交通,以及路面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牛和坑洼。
此时的马斯克,可能会无比怀念强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建。
人们至今仍记得 2019 年,当特斯拉股价跌破 200 美元、濒临破产之际,正是中国的土地、银行贷款和“ 中国速度”,在短短 357 天内建成了上海超级工厂,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马斯克本人也毫不讳言:“ 没有中国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他曾语出惊人:“xAI 很快就会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但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电力比美国多得多,而且在硬件建设方面实力超强。”
当所有硅谷大佬还在为算法和软件疯狂时,马斯克早已在为能源和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而战。长期追踪中国电力的专家大卫· 菲什曼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力的备用裕量始终保持在 80% 至 100%,而美国通常只有 15%。
所以,马斯克在 AI 时代,再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拥抱中国。今年 8 月 22 日,特斯拉宣布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全新上市的 Model Y L 车型,将搭载豆包大模型与 DeepSeek 模型。
在印度市场遭遇巨大阻力后,迅速将 AI 应用的核心筹码押注于已被反复验证成功的中国市场。这是马斯克的“ 东方密码”,也是他对老冤家奥特曼的印度豪赌,一次无声的、用脚投下的反对票。
03 缺电,不缺人
印度最致命的短板,恰恰是马斯克最看重的,就是电力。
在印度北部的工业重镇坎普尔,流传着一位名叫辛格的“ 电网蜘蛛侠” 的故事。
这位声名显赫的“ 偷电工”,因其“ 技艺高超”,成为当地人眼中的传奇人物。
这个略带魔幻色彩的故事,揭开了印度电力系统最残酷的真相。
坎普尔,一个拥有 270 万人口的城市,却仅有 50 万登记的电力用户,其中大部分还长期欠费。电力公司累计亏损高达 200 亿卢比,折合人民币 17.2 亿元,设备老化,濒临破产。夏季用电高峰期,停电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即便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孟买,都曾经历过连红绿灯都熄灭的空前停电危机。
这样一来,一个灵魂拷问就出现了:在一个连民用电都难以保障、偷电行为盛行的国度,如何稳定地支撑起一座至少需要 1 吉瓦电力、24 小时不间断运转的 AI 数据中心?
虽然缺电,但印度从不缺人。
当算力成为瓶颈时,人力便成了唯一的比较优势。
这片土地,正在成为世界的数据标注工厂。据 NASSCOM 的报告,截至 2021 年,约有 7 万印度人从事数据标注工作,其中超过 80% 来自农村和小城镇。预计到 2030 年,这个数字将超过 100 万。
在南部喀拉拉邦的小镇里,十几位女工紧盯电脑屏幕,为自动驾驶汽车摄录的图像进行标记。在一家名为 Karya 的 AI 初创公司,农村妇女们对着手机,用濒临消失的方言朗读句子,以此“ 教计算机说她们的母语”,并获得比当地最低工资高出近 20 倍的报酬。
人力,廉价而丰富的人力。构成了印度 AI 产业最坚实,也最脆弱的基石。
这个“ 缺电不缺人” 的终极矛盾,多少在一个名为 Builder.ai 的独角兽公司身上,形成了某种共振。
Builder.ai 的故事,曾经无比光鲜。创始人萨钦· 杜加尔是一位简历自带神话滤镜的“ 神童”,他承诺用 AI 将复杂的软件开发简化为“ 像点披萨一样简单” 的体验。这个概念,在 AI 热潮下引爆了投资圈。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等一众顶级机构,向其注入了超过 4.5 亿美元的资金,公司估值一度高达 15 亿美元。
其核心产品,是一个名为“Natasha” 的 AI 项目经理,号称能自动理解需求、生成代码。然而,据多名前员工爆料,所谓的“Natasha” 只是一个前端聊天界面,其背后连接的,是印度海得拉巴的数百名低薪外包工程师。
倒是没有浪费印度作为 IT 外包大国的地缘优势,这波操作,的确就很印度。
“ 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一个用‘AI 域名’ 进行欺诈的企业。” 这家公司的前雇员坦言。
在被曝出虚报收入、伪造合同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后,这个独角兽就直接崩掉了,背后最为著名的投资人—— 软银 CEO 孙正义也因此遭了网友群嘲,毕竟纯“ 人力” 的人工智能,的确太过地狱级别的笑话。
Builder.ai 的骗局,虽然没有完美地诠释了“ 缺电不缺人”,但可让资本对这片土地的 AI 基建状态有一个基本了解。
如今,奥特曼的“ 星际之门”,正准备降临到这片土地上,一边的马斯克,或许正坐等看笑话,并准备随时配上推文进行嘲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