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穆胜
所有企业在规模增长时,都必须要考虑对业务部门的授权问题。他们通常会在组织设计上陷入一种悖论——“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简单来说,如果把权力过度上收到集团,就会限制业务部门的灵活性,让他们无法敏捷应对本地客户需求;而如果把权力过度下放到业务部门,就会产生一个个“ 平西王” 吴三桂、大将军年羹尧一样拥兵自重的人物,形成管理失控。
这让企业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在“ 一管就死” 和“ 一放就乱” 两杯毒酒中选择了前者。道理很简单,两害相权取其轻,老板宁愿企业发展得慢点,也不愿意失控。但这种选择却延误了战机,导致有心有力的业务大将“ 带着镣铐跳舞”,在与老板的相互猜忌中,失去了市场。
其实,大量业务部门负责人都有当“ 平西王” 的野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负责人是真正有事业心的贤臣。正因为不能区分两者,老板才会陷入纠结。穆胜咨询服务过大量集团型企业,我们发现,“ 平西王” 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01 巧立“ 怼怼人设”
所有企业的“ 平西王”,都会在个性上以夸张的方式进行表达。他们通常会怼天怼地,在企业里不服这个,不服那个,甚至故意去制造一些矛盾,一副“ 横眉冷对所有人” 的感觉。
由于自己负责的业务体量不小,且还有过去的战功,他们的这类出位的行为往往被企业所容忍,老板默许、同级回避、下级隐忍,而后就传出一种说法——“ 他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其实人不坏”。其实,哪里是“ 心直口快”?应该是“ 肆无忌惮” 才更准确!所谓“ 心直口快” 的说法,只是大家为了自洽,在被虐之后挽尊,而给出的勉强解释。
最初,你以为他是有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逻辑,后来,你就会发现,大多时候,他纯粹是“ 为了怼而怼”,他的逻辑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灵活应用各类标准为自己争取权益,是“ 驰名双标”。他的“ 怼人”“ 心直口快” 的人设,无非是为了争取利益入戏而已。
02 打造“ 管理黑箱”
所有企业的“ 平西王”,都会让自己负责的业务部门变成“ 管理黑箱”。怎么理解这个“ 管理黑箱” 呢?
一是信息数据不透明。老板或负责监管的职能部门很难了解这类业务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他们没有在线热数据形成的监控界面,就连向上汇报的报表数据,也是精心修饰过的,完美得像童话 (即使业绩不好,也是个即将厚积薄发的童话)。偶尔有总部的人越过“ 平西王” 向他的下属索要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数据,“ 平西王” 都会勃然大怒,把提供数据的下属骂得狗血淋头。
二是管理模式匪帮化。“ 平西王” 的队伍一定会拒绝标准化的管理,一来因为标准化的管理是有诸多痕迹文件和数据的,容易被监管,二来也因为标准化的管理是不依赖个人的,“ 平西王” 认为自己容易被替代。“ 平西王” 最喜欢的状态是,所有下属都与他建立人生依附关系,只对他忠诚,而不对老板忠诚。他们喜欢用庸才,稍微有能力的都会被他打压。有能力的人,一定走不到老板面前,稍微冒头就会被“ 平西王” 打压下去。“ 平西王” 尤其喜欢的状态是,业务运转相对混乱,且对他形成高度依赖,一刻也离不开他。
“ 平西王” 最讨厌的是我们这类咨询公司,因为我们导入的管理体系,会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业务数据的透明化,这动了他的根本利益。所以,每当老板想要导入咨询,“ 平西王” 就会以谏臣的姿态来“ 心直口快”——“ 老板,何必浪费钱呢,那群人都是骗子,讲的东西都是我们早就会的。”
03 拒绝“ 业绩承诺”
“ 平西王”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鸭子死了嘴壳子硬”,换言之,他们不敢打硬仗,但嘴里偏偏还振振有词。
按理说,“ 平西王” 平时见解独到,又有一帮忠诚的兄弟,他负责的业务应该会在业绩上节节高升。但他们偏偏就不敢打硬仗,日常的业绩目标还好,一旦让他们挑战有点难度的业绩目标,立马就会冒出无数的理由。一是人没给够,二是钱没给够,三是兄弟部门不配合、不协同,四是外部条件太严苛。总之,他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
一旦老板发了狠,硬要“ 平西王” 接硬仗、做难度业绩了,那这类人一定会开口要海量资源 (人、财),实际上就是在反将老板一军。他们赌老板拿不出类似的资源,实际上是提前为自己找到了做不了难度业绩的理由。
一旦老板再发发狠,给出他需要的资源,或者给出大部分他需要的资源,“ 平西王” 又会如何应对呢?这个简单,资源来了,先用再说,至于用了也完不成业绩目标,到时再找其他理由呗,反正人家有“ 心直口快” 的人设嘛。至于说资源有多少是用到发展业务上面去的,有没有自己“ 修后院” 中饱私囊的,这个懂的都懂。
所以,“ 平西王” 最讨厌的不是绩效考核,是效能考核。他们愿意用“ 大资源” 去换“ 大产出”,一旦企业开始计算人效和财效这类投产比指标,他们缺乏经营管理才能的事实就会暴露。试想,如果哪个咨询公司主张效能管理,那不就成了“ 平西王” 的一生之敌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