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 月 30 日讯 国产 AI 软硬件的生态协同正呈现加速之态势。昨日,DeepSeek-V3.2-Exp 大模型一经发布,几家芯片厂商便完成 「Day 0 适配」。
据 「华为计算」 微信公众号消息,昇腾已快速基于 vLLM/SGLang 等推理框架完成适配部署,实现 DeepSeek-V3.2-Exp 0day 支持,并面向开发者开源所有推理代码和算子实现。
寒武纪在官方微信号宣布,已同步实现对深度求索公司最新模型 DeepSeek-V3.2-Exp 的适配。依托 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 机制,叠加寒武纪的极致计算效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
海光信息宣布,其 DCU 实现对 DeepSeek-V3.2-Exp 的无缝适配+深度调优,DeepSeek-V3.2-Exp 在海光 DCU 上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同时验证海光 DCU 高通用性、高生态兼容度及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
在国内硬件厂商逐步发力的同时,互联网大厂也与之 「双向奔赴」。9 月 16 日,腾讯云宣布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并积极投身开源社区,参与并回馈其中;在日前举办的 2025 阿里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指出,通义千问将选择开放路线,旨在吸引更多第三方 GPU 和交换机厂商加入,共同构建一个支持异构计算的开放算力体系。
国投证券认为,国产算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均迎来新的变化,一方面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芯片持续迭代,性能稳步提升,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带来供给支撑。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大厂逐步适配国产芯片,资本开支有望持续增长,为国内算力产业带来需求支撑。
此前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国产大模型与国产芯片正朝着软硬协同的统一生态演进,国内 AI 产业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
或许正如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所言,「AI 时代需要一次类似 iPhone 的范式革命,即硬件、操作系统和模型从一开始就为 AI 共同设计。」 在海外,AI 技术的商业落地已掠过芯片端,朝着消费终端演进。如苹果致力于通过设备端大模型为用户提供实时翻译等功能;OpenAI 则向国内厂商下达了 AI 设备的组装合同,正式进军消费电子。
终端产品方面,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将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加快应用普及:一是加强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指引;二是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大模型与生成式 AI 正快速从云端走向消费终端,各巨头加紧构建软硬件一体的 AI 生态:短期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用户黏性,长期看谁能率先打造出 「AI+硬件」 的杀手级应用,谁就能在下一波计算平台竞争中占得先机。这也将成为资本市场衡量科技公司成长性的关键指标。
招商证券则进一步指出,大模型部署在端侧的主要瓶颈是算力、内存、能耗、散热、传感以及系统协同,相关硬件厂商有望获得新的生态位,当下是从 「存量竞争」 走向 「增量盛宴」 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