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7 月 1 日讯 (记者 陈俊兰)2025 年上半年,A 股 IPO 市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回暖的双重驱动下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 51 只新股上市,与去年同期 44 家相比增加 7 家,募资总额为 373.55 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 324.93 亿元,同比增长 14.96%。上半年 A 股 IPO 仍以中小项目为主,募资金额超过 30 亿元的项目仅两单,分别是中策橡胶和天有为,保荐机构均为中信建投证券。
虽然 IPO 发行环境并未得到大幅改善,但从上半年 IPO 在审数据以及受理量的变化情况来看,从 1 月到 6 月这两项数据的数量呈现逐月上升回暖的趋势。
51 单 IPO 上市,27 家券商参与保荐
数据显示,前六个月共计 51 家企业完成 IPO 发行,27 家券商担任 IPO 发行保荐机构。与在承销业务竞争格局中,头部券商凭借储备项目和专业能力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券商则通过差异化策略突围。
具体到各家券商承销情况来看,头部券商集中效应仍然明显。数量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 (6 家)、中信建投证券 (5 家)、国泰海通证券 (5 家)、华泰联合证券 (5 家)、东兴证券 (4 家)、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 (4 家)、海通证券 (3 家)、天风证券、民生证券和国投证券参与的保荐项目均为 2 家。
从 IPO 承销规模来看,中信建投证券募集资金规模 86.50 亿元,位列第一;华泰联合证券募资规模合计 38.79 亿元,暂列第二;中信证券 28.90 亿元的募资规模排名第三。募资规模合计超过 15 亿元的券商还有东兴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和国泰海通证券。东兴证券作为中小券商在上半年显然有异军突起之势。
以保荐承销收入来看,27 家券商实现保荐承销收入共计 25.51 亿元,与去年同期 21.74 亿元相比,增加 17.34%。保荐承销费用合计最高的为中信建投证券,合计 3.17 亿元。保荐承销费用合计超过 2 亿元的券商还有华泰联合证券 (2.54 亿元) 和中信证券 (2.32 亿元)。不过,行业分化依然显著,27 家参与承销的券商中,超半数承销收入不足 1 亿元,部分中小券商仍面临项目断档压力。
在排名靠前的券商中,亦有部分中小券商表现突出,如东兴证券以保荐 4 家项目排名第四,募资总额更是 25.45 亿元领先于多家头部券商。华安证券尽管只参与了 1 个 IPO 项目的保荐业务,合计募资额达 10.18,位列第九;天风证券的 2 个 IPO 保荐项目,合计募资总额 8,91 亿元,位列第十。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半年保荐过会家数,沪深北交易所合计审议通过 30 家 IPO 企业,相较去年同期的 27 家,同比增长 11%。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为中信建投 4 单、国泰海通 4 单、华泰联合 4 单。
在审项目 317 家,北交所占六成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各板块在审企业共 317 家,与去年同期 404 家相比下降 21.53%。尽管与去年相比,在审项目总量有所减少,但从月度变化趋势来看,呈现出先降后升的特点,1 月为 218 家,2 月降至 200 家,3 月继续减少至 190 家,4 月进一步降至 181 家,5 月略有回升至 183 家,6 月则大幅增长至 317 家。
从板块分布上来看,北交所成为上半年 IPO 申报主力,同时也反映出对于服务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的定位与政策支持,各板块具体申报情况为,北交所 191 家,占比 60.25%,上交所 64 家 (主板 31 家,科创板 33 家),深交所 62 家 (主板 28 家,创业板 34 家)。
在审项目涉及 48 家券商,整体来看,保荐人马太效应明显,国泰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无论是在审项目还是预计募资总额均领跑。值得一提的是,国泰海通证券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在业务拓展上得到体现,在保荐业务排名实现跃升。
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审公司数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共 297 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科技领域项目占比不断上升。
年内新增受理项目 177 家,同比增长 510.34%
IPO 的回暖趋势,在受理环节也明显呈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 177 家企业 A 股 IPO 获受理,较去年同期增加 148 家,同比增幅达 510.34%。
从板块分布看,北交所受理端尤为活跃,上半年共计 115 家企业获受理;其次为创业板 (21 家)、科创板 (21 家)、深证主板 (11 家) 及上证主板 (9 家)。
从每月新增受理企业趋势来看,受理企业数量逐月递增,其中,6 月是受理高峰,单月受理量达 150 家,占上半年总量的 84.75%,创下上半年单月受理数量的新高。显然的是,6 月 IPO 受理行情集中出现,也与财报审计截止日密切相关。
另据记者向投行人士了解,北交所出现 6 月受理高峰的原因,也与其验收流程差异有关,而非一些观点理解的 IPO「运动式受理」。北交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辅导验收上的不同,各地证监局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完成之后再履行辅导验收流程。而沪深交易所的流程则基本上是先验收再申报,随后进行抽签,抽中者进行现场检查。
具体到各家券商表现来看,年内共有 38 家券商参与今年受理的项目。其中,国泰海通证券以 26 家位居榜首,市场份额占比 14.69%。排名靠前的还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和国金证券等券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头部券商,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和平安证券则略显 「掉队」,上半年新增受理项目仅 2 家,与之相对的是中小券商的排名正在逐渐靠前。
IPO 市场未来走势如何?
2025 年上半年 IPO 的表现,令市场感受到些许温度,下半场 IPO 市场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从机构研判看,平安证券认为,未来在政策支持下,A 股 IPO 企业 「科技」 属性愈发显著,行业集中在电力设备、汽车、机械设备、电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IPO 发行节奏继续保持常态。招商证券指出,2025 年以来 IPO 规模整体小幅回升。展望 2025 年下半年,考虑到市场有望继续震荡上行,IPO 发行节奏继续保持常态,随着 A 股定位由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预计 2025 年下半年 IPO 规模维持平稳,如果按照月均 100 亿元计算,则预计下半年 IPO 规模合计约 600 亿元。
此外,从政策与在审端看,未来趋势脉络或更加清晰。政策层面,6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 《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意见》 在持续抓好 「科创板八条」 落地实施的基础上,以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着力打通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华西证券指出随着本轮政策的落地,科创类企业上市融资有望提速,融资规模有望修复。利好券商投行、投资等业务发展,部分在科创板保荐承销业务拥有优势的投行将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