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5 日 下午 3:10

10 万亿产值,8 万亿市值,海洋经济的大棋局与大前途


文 | 市值观察,作者 | 文雨

如果这个行业能够做强,那中国经济必将更加壮大,也更加安全。

时不我待的海洋战略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这并非顶层设计第一次提出向海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早已谋篇布局多年。

2013 年在大连考察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强调 「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23 年在广东湛江考察时提出 「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到 2025 年,「深海科技」 首次进入 《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中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是极具前瞻意义和战略价值的一步大棋。

作为世界最大生产国和最大资源消耗国,中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支撑,而海洋的资源储备异常丰富。

比如石油,21 世纪以来全球重大油气发现基本全部集中在海洋,最近这些年世界上约 70% 的新增油气储量来自水深超 1000 米的海域,全球新增可采储量 40% 以上来自深海。

再比如,新能源革命催生了对部分金属资源的巨量需求,而海洋中铜、镍、钴等金属的储量都比陆地更为丰富,其中海底的锰、镍储量可供人类使用近两万年,制造三元锂电池的核心金属钴的海底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 80% 以上,其中仅东太平洋 CC 区的钴储量就是陆地储量的 3.4-6 倍,镍储量是陆地储量的 1.8-3 倍。

还有,深海可燃冰里蕴藏的天然气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几十倍,按照勘测结果及能量比例来换算,我国可燃冰总量相当于 800 亿吨石油。2024 年,中国进口原油 5.53 亿吨,全球第一,如果这些可燃冰能够被开发并投入使用,那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大大减缓甚至彻底消失。

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规定,最先探测到海底资源并提供相应数据和资料的国家可以获得优先开采权,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只争朝夕的大干快上。

事实上,海洋战略不仅关乎资源安全,同时也牵动着经济发展。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发布的 《2030 年的海洋经济》 报告,当前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突破 2.5 万亿美元大关。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这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发动机。

超乎想象的经济价值

2024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 1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 0.9 个百分点,占 GDP 的 7.8%,对 GDP 的拉动作用高达 11.5%。今年一季度,国内海洋生产总值为 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0.3 个百分点。

放眼当下中国各个领域,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能有如此庞大体量,并且还能跑赢经济平均增速的产业。而从发展前景的角度出发,这个产业的爆发其实才刚刚开始。

以能源为例,且不说上文提到的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未来会非常有想象力,就是新能源产业也大有可为。海上的风速和光照小时数高于陆地,先天适合开发风电和光伏,而且还不占用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关键的是靠近东南沿海等主要用电负荷区域,可就近接入电网,不需要从大西北长途运输。世界银行 (WB) 之前有一个数据,全球可用的海上风能资源超过 710 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占比超 70%,但目前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尚不足 0.5%。

再比如旅游,海洋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然具备发展旅游的优势,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 「吃饱了撑得」 的时代,人们对文旅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海洋旅游将极具开发前景。自然资源部发布的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显示,2024 年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 16135 亿元,同比增长 9.2%。

中国拥有超 1.8 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 万公里岛屿岸线,约 1333 万公顷浅海和滩涂面积,260 万公顷人工养殖水面,近 70 万平方公里沉积盆地,160 多处海湾和几百公里深水岸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天赋。

站在投资的角度,这将是一个规模大、周期长、跨度广的全新优质赛道。

2024 年,自然资源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专门发布 「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932056),目前共有成分股 211 只。据 《市值观察》 统计,目前 211 只成分股的总市值已超 8.5 万亿。

具体来看,上游的看点主要是新材料,特别是一些高性能防护涂料,比如船用防污涂料,其在所有船舶涂料产品中的占比最大、利润最高,同时也最有技术壁垒,该领域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是麦加芯彩,公司从去年开始进入中国、美国、挪威三家船级社船舶涂料测试流程,今年 3 月份已经拿到了挪威船级社 (DNV) 防污漆证书。

中游的核心是深海装备制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海底勘探还是水下作业都需要装备,现在各个国家都在进行 「圈海运动」,所以比较有关注度的是载人潜水器 (HOV) 和无人潜水器 (UUV) 等装备,目前这个领域的核心玩家主要是中国船舶和中国海防等企业。

下游的重点是应用服务,其中以海洋运输为主。道理很简单,只要在海上开展经济活动就必定需要交通运输,就像在陆地上发展必须要修路一样。目前海洋交通运输板块的主力是中远海特、中远海科、中信海直等,它们未来将扮演海洋经济 「卖水人」 的角色。

从宏观视角出发,海洋经济和之前的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在陆地经济面临瓶颈的时候 「上天入海」,试图从垂直空间打开新的经济增量。

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是 1.5 万亿,到 2035 年有望增长到 3.5 万亿。2024 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大约是 2.5 万亿,泰伯智库预测 2030 年这个市场规模将接近 10 万亿。再加上海洋经济的 10 万亿,这三个行业总共至少有 20 万亿的远期体量。

这些行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生力军和增量盘,也注定会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关注的对象,今年以来各个领域明显有加速的迹象,对此投资者值得高度重视。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