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 下午 8:35

扎克伯格为 AI 眼镜再砸 252 亿,中国玩家怎么办?


文 | 蓝鲨消费,作者 |  魏强,编辑 |  卢旭成

进入盛夏,AI 眼镜行业也躁动起来。

6 月 26 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推出小米 YU7,18 小时锁单 24 万;同时也推出了小米 AI 眼镜,1999 元的起售价让其被抢购一空。

有意思的是,两天前 (6 月 24 日),当时正在冲刺港股上市 (7 月 9 日上市) 的“ 果链” 企业蓝思科技,为了突出其 AI 概念,宣布与 Rokid 联合开发的 AI+AR 眼镜 Rokid Glasses 在湘潭基地下线。7 月初,Rokid Glasses 的推广全面铺开。

7 月 9 日,据彭博社报道,Meta 拿出 35 亿美元 (约合 252 亿元人民币) 投资雷朋母公司—— 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 (EssilorLuxottica, 以下简称依视路)。Meta 借此收购了依视路不到 3% 的股份,未来可能增持到 5%。

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的 AI 眼镜 2024 年出货量超 150 万台 (远超苹果 Vision Pro 的 40-50 万部)。依视路是全球公认的眼镜巨头,拥有雷朋、欧克利、万里路、暴龙等知名品牌,还为香奈儿、普拉达等奢品代工眼镜;它在全球拥有 20 万名员工、650 个生产基地,占 30% 市场份额。

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豪赌 AI,不但拿出 9 位数的高薪,挖角 OpenAI、苹果的 AI 研究员,加强其 AI 大模型能力;Meta 入股依视路则表明其进一步在 AI 眼镜 (AI 硬件) 上重注,估计是他看到了 AI 眼镜作为 AI 大模型时代可能的入口级机会。依视路在眼镜设计、分销上 (全球 18000 家门店) 很强大,有助于 Meta 力推的 AI 眼镜抢占大众市场。

而今年 Q2 以来,除了小米和 Rokid 外,6 月底 Meta 宣布与运动眼镜品牌 Oakley 推出 AI 眼镜 Oakley Meta(7 月 11 日预售);5 月,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与中国公司 XREAL 发布了 Project Aura AR 眼镜;5 月,联想联合珠海莫界发布了 AI 眼镜新品……

显然,因大模型使用成本急降,AI 迅速进入千行百业,AI 眼镜成为大模型容易落地的产品形态 (用智能体实现翻译、对话、拍照等任务),进入所谓的“iPhone 时刻”,赛道热度前所未有,新老玩家动作不断。

老树新芽

AI 眼镜 (或叫智能眼镜) 并不是今天才有。

早在 2012 年 4 月,当时在掌控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半壁以上江山 (安卓) 的谷歌,推出了谷歌眼镜 (Google Project Glass),它可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Tips

 

看上图,科技感十足,比现在的 AI 眼镜都要炫酷,预售价 1500 美元。可惜 2015 年,谷歌就叫停了这个项目。谷歌创始人布林 2025 年反思说,他在谷歌眼镜上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对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链一无所知,没有意识到以合理的价格制造智能眼镜有多难。

而在 Meta(前身是 FaceBook)2014 年以 30 亿美元收购了 Oculus 后,曾一度引发全球 VR 创业热潮,苹果 (Apple Vision Pro,2023 年 6 月 6 日发布)、字节 (2021 年 90 亿元收购 Pico) 等巨头入局,但随着 2023 年元宇宙概念破灭,叠加 VR 消费体验不佳 (内容少,戴久了会眩晕等),VR 销量持续下滑,苹果也暂停了 Vision Pro 的研发,字节 Pico 大规模裁员。

真正让 AI 眼镜 (智能眼镜) 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还是 Meta。2023 年 9 月,Meta 和雷朋联合推出了 AI 眼镜,其配备了 1200 万像素摄像头,搭载高通骁龙 AR1 Gen 1 芯片,内置 Meta AI 等。用户通过喊出“Hey Meta” 即可唤醒助手使用辅助功能。Ray-Ban Meta 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全球智能眼镜的爆款,2024 年销量超 150 万台。

扎克伯格不止一次表达:“ 眼镜将是实现 AI 的最佳载体,目前世界上已有十亿到二十亿人佩戴眼镜。十年后,每一副现有的眼镜,至少会是 AI 眼镜。”

显然,有了雷朋眼镜珠玉在前,再加上 Meta 在 AI 眼镜领域领头羊的号召效应,以及它是 AI 跟硬件结合的绝佳载体之一 (另外载体是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AI 眼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谷歌、小米、联想、阿里等巨头纷纷入局,那些熬到市场爆发的 AR/VR 独角兽们怎么办?

大腿化生存?

上文提到的 Rokid 和 XREAL 都是国内做 AR 的头部企业,估值都超 10 亿美元。

虽然 Rokid 联合蓝思科技推出的 AI+AR 眼镜 Rokid Glasses 让人眼前一亮,其创始人祝铭明称已拿到了 20 万订单,支付金额数亿元。如果我们回顾 Rokid 的发展史就会发现,Rokid 并不是一开始就深耕 AI 眼镜的玩家。

2014 年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灵伴科技,Rokid 母公司) 创立,天使轮,IDG、线性资本、元璟资本 (由阿里集团 CEO 吴泳铭创立) 等投了 830 万美元。2016 年,灵伴科技推出第一个产品陪伴机器人—— 智能音箱。Rokid 这个名字是用来命名 Home A.I. 智能机器人的。一直到 2018 年 6 月,智能音箱依然是 Rokid 力推的产品。2019 年,AR 眼镜 Rokid Glass 量产,当年 Rokid 还发布了 MR 眼镜 Rokid Vision。2020 年疫情时,Rokid Glass 推出红外测温眼镜帮助抗疫 (这热点抓得好)。祝铭明由此打开了 AR 在政企、工业等领域的生意机会,其一体式工业 AR 头环 Rokid X-Craft,可以为防爆防疫等三防提供定制方案。蓝鲨财经社了解到,至今 Rokid 的收入大部分来自给博物馆、景区、学校等 2B 企事业单位提供解决方案 (这就是拿国资投资的好处,要订单)。另外一个老牌的 AR 企业亮亮视野核心收入来源 (亿元及营收) 也是工业 AR。

不得不说 Rokid 抓热点概念的能力一流——2021 年元宇宙概念红火,2022 年 Rokid 发布元宇宙新物种——Rokid Station,并拿到杭州余杭国资亿元级投资。2023 年后元宇宙热潮褪去,2024 年 1 月 8 日灵伴科技居然还拿到合肥市政府总规模近 5 亿元的投资,宣布将其工业元宇宙总部、生态中心及研发中心三大项目落地合肥 (2024-2025 年科技圈几乎不怎么讨论元宇宙了)。

2024 年 Meta-雷朋 AI 眼镜的火爆让 Rokid 加快了 AI 眼镜的布局—— 也是抱大腿,2025 年 2 月宣布与蓝思科技 (A 股市值超 1000 亿元) 合作,包括整机组装、全产业链整合,为 2025 年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400-1200 万台) 提供核心支撑 (帮助蓝思科技拿下这些 OEM、ODM 机会)。

灵伴科技股东元璟资本创始人吴泳铭 2023 年回到阿里集团做 CEO,给了祝铭明抱阿里大腿的机会——2024 年 Rokid 跟淘宝合作推出 3D 购物,2025 年 Rokid 跟高德合作地图导航智能体。有消息称阿里巴巴今年将推出 AI 眼镜,可能由 Rokid 和蓝思科技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

这符合阿里 ALL IN AI 的战略布局— 除了阿里云、夸克等,通义大模型需要一个 AI 眼镜终端作为载体。

另一个智能眼镜提供商 XREAL,2017 年由来自 Magic Leap、Google 和 AMD 的前员工创立。它一开始就奔着做消费级 AR 眼镜去的,历时三年自研了专为 AR 眼镜定制化开发的 XREAL X1 空间计算芯片,成为消费级 AR 眼镜的开创者。

据 IDC 数据,XREAL 连续三年 (2022-2024 年) 蝉联全球 AR 市场份额第一 (截至 2024 年 12 月累计卖了 50 万台)。

即便如此,XREAL 也要抱紧谷歌的大腿—— 基于谷歌 Android XR 平台打造旗舰级 AR 眼镜。我们都知道谷歌安卓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三星、华为、小米等安卓阵营围攻了苹果阵营。谷歌眼镜失败后,布林依然看好智能眼镜方向,Meta-雷朋眼镜的成功,让谷歌重新以开放系统的方式参与——Google 提供 XR 平台生态而不是自己跳进去做硬件,而 XREAL 基于这个生态系统做硬件和产品。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 AI 眼镜创新企业是蜂巢科技。它由小米生态链原副总裁、小米手机部原部门总经理夏勇峰 2020 年创立。夏曾操刀过小米手环、米家扫地机器人等多款爆品。公司创立开始,他就抱上了大腿——2021 年 5 月蜂巢科技获得小米集团、顺为资本天使轮融资,成为小米生态链公司;2022 年 3 月获得由腾讯、众源资本领投的 3 亿元 A 轮融资。这是腾讯出手的第一家智能眼镜类公司。

要论以用户为中心开发产品,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公司是佼佼者。石头科技 (扫地机器人)、九号公司 (平衡车) 等科创板上市公司都从给小米代工起家发展壮大。蜂巢科技从给小米开发小米生态链产品起家——2022 年 8 月 3 日,小米发布第一款智能眼镜类产品“ 米家眼镜相机”,由蜂巢科技研发代工,主打拍照和分享功能。后来,蜂巢又提供了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024 年 8 月,蜂巢科技发布自有品牌“ 界环” 及首款自有品牌产品—— 界环 AI 音频眼镜。夏勇峰认为,先把 AI 音频眼镜做好看、舒适,三年内占到中国传统眼镜市场 (900 亿) 的 1%,再考虑引入 AR 技术。

谁是赢家?

小米 AI 眼镜发布后,蓝鲨财经社曾到小米之家看过真机,虽然镜框看上去跟传统的眼镜大小相似,但因为镜架要内置传感器、芯片等零件,棱角感明显。小米 AI 眼镜只有三款配色可选择,电致变色还不支持配镜。这降低了其吸引力。

Ray-Ban Meta 能卖到百万级销量,是因为它可选 20 多种款式。依视路等眼镜企业擅长美学装饰以及视光专业功能的实现,这就是 Meta 自身无比强大却选择跟依视路合作的原因。Meta 继续跟运动眼镜品牌 Oakley 合作,也想复制类似的成功路径。

当然,小米汽车两款车靠漂亮的颜值大卖的成功案例在前,我们愿意相信小米 AI 眼镜一定会变得既好看、舒适,又有 AI 感 (小米 AI 能力并不弱,参看蓝鲨财经社文章)。小米的销售能力强大—— 无论是小米集团 7 亿的月活用户,还是全国数以几十万计的销售点位,亦或者是过万的小米之家门店都不容小觑。而凭借庞大销量预期,供应链 (歌尔股份代工) 也会给到小米 AI 眼镜最低成本,让其性价比更佳,形成增长飞轮。

而 Rokid 和 XREAL 智能眼镜产品的售卖除了自有渠道外,依赖阿里、谷歌平台的背书和推广,能否做到百万级的销量,存疑。蜂巢科技模仿 Meta 的做法,2025 年 5 月 28 日跟北京老字号大明眼镜 (34 家门店) 合作,一起设计 AI 眼镜。其实,在中国还有宝岛眼镜、LOHO 等连锁眼镜品牌,以及明月镜片等国产镜片品牌,它们都是 AI 眼镜企业很好的合作方。蓝鲨财经社了解到,蜂巢科技已跟宝岛,博士等知名眼镜品牌的大区域代理进行合作,让它们代销自己的 AI 眼镜。

联想、华为等硬件厂家入局,通过跟相关 AI 眼镜厂家合作 (抱大腿机会来了),做出的 AI 眼镜产品可能不是一流,因为渠道和用户优势,也会有不错的销量。

IDC 预计,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 (含音频/拍摄、AR/VR) 出货量为 1451.8 万台,同比增长 42.5%,其中音频及拍摄眼镜 (小米和雷朋 AI 眼镜为代表) 出货量达 882.8 万台 (占比 60.8%),AR/VR 设备出货 569.0 万台 (占比 39.2%)。音频及拍摄眼镜市场增速显著,预计同比增长 225.6%,AR/VR 同比下滑 23.9%。

一个 2 倍速增长的市场,抢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