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7 月 25 日电 (王菁) 债市周五 (7 月 25 日) 期现券走势小幅分化,在巨量逆回购支持下银行间现券收益率部分回落,短债率先回暖,国债期货主力仍多数收跌;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 6018 亿元,资金利率转为下行。
市场人士表示,近期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已令赎回负反馈初显,一方面还要持续关注 「反内卷」 下商品和股市的强势持续性,同时央行释放的呵护态度亦有助于托举债市,尽管短期可能还有反复,但配置资金有望逐步进场。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48%,1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7%,均续创四月初以来新低;5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4%,2 年期主力合约持平。全周来看,30 年期主力合约本周跌 2.14%,1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58%,均创逾五个月最大周跌幅;5 年期主力合约跌 0.41%,2 年期主力合约跌 0.12%。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小幅下行,截至发稿,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2」 收益率下行 0.7BP,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0」 收益率下行 0.5BP,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1」 收益率下行 1.1BP,7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07」 收益率下行 1BP,5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3」 收益率下行 2BP。
全周来看,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2」 收益率本周上行 7.3BP,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1」 收益率本周上行 6.35BP。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上涨 0.11%,报 463.57 点,成交金额 813.96 亿元。「N 广核转」、松霖转债、景 23 转债、塞力转债、永安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 29.80%、6.79%、6.76%、5.46%、4.71%。天路转债、飞鹿转债、博汇转债、中旗转债、宏丰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 8.55%、5.35%、4.28%、4.10%、4.10%。
【海外债市】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7 月 24 日,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2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4.89BPs 报 3.918%,3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4.48BPs 报 3.869%,5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3.52BPs 报 3.961%,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1.79BP 报 4.398%,30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0.21BP 报 4.940%。
亚洲市场方面,短端日债收益率转为上行,3 年期和 5 年期日债收益率分别上行 1.8BP 和 2BPs,报 0.943% 和 1.153%。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7 月 24 日,欧债收益率多数上涨,10 年期法债收益率涨 7.9BPs 报 3.376%,10 年期德债收益率涨 6.3BPs 报 2.699%,10 年期意债收益率涨 8.9BPs 报 3.548%,10 年期西债收益率涨 7.8BPs 报 3.304%,10 年期英债收益率跌 1.2BP 报 4.620%。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 月 25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7893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投标量 7893 亿元,中标量 7893 亿元。数据显示,当日 1875 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 6018 亿元。
7 月 MLF 超额续作。央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7 月 25 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 4000 亿元 MLF(中期借贷便利) 操作,期限为 1 年期。
鉴于 7 月 MLF 合计到期规模为 3000 亿元,本月 MLF 操作将实现净投放 1000 亿元,为连续 5 个月超额续作 MLF。此外,央行在 7 月 15 日还开展了 14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对冲到期的 12000 亿元后实现净投放 2000 亿元。这意味着,7 月份央行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 3000 亿元。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开展 16563 亿元逆回购操作,并进行 4000 亿元 MLF 及 1000 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当周有 17268 亿元逆回购到期,以及 2000 亿元 MLF 和 1200 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按全口径计算,全周净投放 1095 亿元。
【机构观点】
华泰证券:债市拥挤度高、结构脆弱,导致投资者对利空更敏感。当前高拥挤度 (久期、杠杆、利差等) 是悬在债市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拥挤度虽非债市调整的充分条件,却隐藏波动风险,尤其在遭遇边际不利变化时易引发债市调整。更何况此前债基规模增长较快,理财 「安全垫」 也远不及去年,也会进一步加剧赎回反馈担忧。
申万固收:近期市场快速调整的本质原因在于风险偏好转换、资金面波动以及筹码切换。从宏观角度理解 「反内卷」,或通过抬升物价变相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8 月或是政府债券供给高峰,货币配合财政需保障流动性,若债券市场调整加剧,央行可能重启买债,四季度可能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窗口,政府债供给下降后流动性对冲概率下降。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