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 7 月 27 日电 (记者杜康) 展览展示面积首次突破 7 万平方米,吸引超 800 家企业集中亮相,超 40 款大模型、超 50 款 AI 终端产品、60 款以上智能机器人,以及上百款 「全球首发」 或 「中国首秀」 的重磅新品……又是一年盛夏,以 「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2025) 在沪开幕。
2018 年至今,WAIC 已在上海连续举办七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 AI 规上企业达 394 家,产业营收超 1180 亿元,同比增长 29%,利润总额增长 65%,人才总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形成企业倍增、规模倍增、人才倍增 「三个倍增」 格局,构建起全球领先的 AI 创新生态。
WAIC 盛会见证着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从未来回望,2025 年一定是个特别的年份。今年年初,DeepSeek 的横空出世让全球目光聚焦在中国 AI。开源、高性能、低门槛的基础大模型,如一片沃土,各类创新创意在其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今年逛展,最深的感受就是,AI、大模型不再是冰冷的科技名词,不再是大公司的 「专利」。这是一个 「人人皆可 AI」 的时代。
抓卤蛋、拣物料 具身智能技能大比拼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应用的物理形态,也是这两年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热点,国内明星企业竞相涌现。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一条别具特色的 「机器人弄堂」 聚集了大量的观众——「WAIC 里 2025 弄」,这里也是 「WAIC 机器人技能大舞台」 中央展区。去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 「十八罗汉」 仍历历在目。今年的机器人则是融入 「人间烟火」,由静转动,展示拿手绝活。
「技能大舞台」 上,可以看到智元机器人远征 A2 「研磨下笔」 展示书法,一个 「福」 字缓缓成形。此外,远征 A2 机器人还展示了击鼓、舞龙等传统文化技能表演;银河通用搭载了 VLA 大模型的一款机器人展示了对零售货架上随机摆放货品的抓取能力,不仅位置可以随机摆放,机器人还可以抓取卤蛋等柔软物体。
来自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的一支团队展示了通过 「视触」 方案,具身智能可以达到非常精准的力度控制,完成对果冻、豆腐的抓取。擎朗双足服务机器人 XMAN-F1 在现场制作了爆米花,并按照顾客需求调制各类冰镇饮料,展示了未来服务的可能性。
在智造车间区域,来自上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 「青龙」 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 600 万真机数据和 VLA 预训练,形成的 2.8B 操作大模型。据悉,国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将完成 2500 万整机数据积累。通过扩大数据规模,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核电、汽车、3C 等复杂工业场景的作业要求。
图为 WAIC 上提笔写字的人形机器人
「技能大舞台」 之外,今年的 WAIC 还汇聚了大量机器人的首发首展。如,首次亮相大会的 「天工 Ultra」 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今年 4 月份刚刚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推出中国首款重载机器人赛博格 Cyborg-R01,让机身结构减重 62.5% 的同时,实现单机 20 千克负载、故障率低于 0.1% 的性能突破。
除了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AI 同样也是一个亮点。大会上,智能眼镜厂商 XREAL、Halliday、Rokid、李未可集体秀出亮点产品。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自研 AI 眼镜——夸克 AI 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眼镜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 AI 能力,支持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丰富场景。据悉,该款眼镜将于 10 月份正式上市。
大模型聚焦应用落地奔向千行百业
2022 年 ChatGPT 横空出世。此后,全球 AI 发展按下加速键,各类大模型层出不穷。今年春节,DeepSeek 以同性能模型的 5% 到 10% 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大模型行业的应用门槛,也让中国的 AI 技术再次站在全球聚光灯下。
经历过 「百模大战」 淬炼之后,中国大模型发展进入 「Next Level」。一方面,研发要求高、烧钱快的基础大模型重担,逐渐收敛在了阿里、抖音、腾讯几家互联网大厂,以及以智谱、Minimax、阶跃星辰等为代表的几家创业公司身上。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夕,被称为国内大模型 「六小虎」 之一的阶跃星辰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 Step 3。曾经一个月内发布 3 款多模态大模型,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企业被行业称为 「多模态卷王」,目前其大模型矩阵广泛覆盖语音、视觉理解、图像编辑、图像和视频生成、音乐等领域,不断向通用人工智能 (AGI) 买进。
另一方面,大模型应用门槛的降低后,各类创新应用 「涌现」。今年的 WAIC 现场,记者深刻体验到了大模型如何奔向 「千行百业」。
图为用手机对 《坤舆万国全图》 进行高清扫描
蓝想数科以 AI 赋能临床医护,重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并在今年的 WAIC 上发布了相关智能体。「基于目前的开源大模型,辅以专业数据库,我们研发了自己的智能体,涉及预检分诊、手术中心等多个场景。以预检分诊场景为例,我们智能体介入患者从救护车到分诊再到治疗的中间过程,可将时间效率提升 30% 以上。」 蓝想数科 CEO 吴海林介绍,这些智能体已经在上海一些三甲医院试点应用。
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产业研究院展台,记者看到,研究院研发的金融智能体 「AI Jason」 在短短 30 秒之间,就完成了某半导体行业上市龙头企业的一份信贷报告。所有数据均通过幻觉检测器的核验,并带有准确数据引用来源。展台负责人汤傲成介绍,通过 AI Jason 智能体生成的信贷报告,已经落地应用于农业银行的信贷审批环节中。
合合信息展台,一幅长度近 4 米的画作 《坤舆万国全图》 引人瞩目,画作长 3.85 米,宽 1.71 米。合合信息展示了如何用 AI 对 《坤舆万国全图》 这类超大、超长的画作进行高清扫描和无痕拼接。通过上下、左右滑动拍摄,AI 可以理解图像、文字特征,优化图像质量。合合信息表示,这项技术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图纸、手绘稿、地图等文档的扫描保存中。
孵化未来科技 让天马行空的创意照进现实
一场 AI 大会,如果不能连接创意与现实、连接人和场景,那它只是漂亮的独白。WAIC 的 H4 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展区,「Future Tech」 这一主题,是对这一区域的精准概括。Future Tech 定位于 「创业舞台」,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项目首秀,有高校孵化的原生创意,也有年轻创业者讲述未来的真实声音。
在 Future Tech 区,每家企业的展区都算不得大,留一张桌子上放企业介绍资料,再留下足够两三个人交谈的空间,这就够了。放眼看去,一排排的初创企业展位前人头攒动。谁也不知道,在某个不起眼的摊位后面,也许就藏着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 idea。
「我们希望用 AI 改变创作行业,提升创作效率。」 创伴展台相关负责人卢卡斯介绍。他介绍称,公司创始团队本身就是内容创作者,孵化了一个科普账号 「图灵的猫」,在 B 站上是 「百大」UP 主。
「在观察使用 AI 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产生了想法,希望革新内容生产方式。现在做内容生产的 AI 产品很多,需要做到差异化。我们觉得,内容不应该一键生成,应该更有 『人味』。通过训练,我们的 AI 产品可以不断贴近用户个人的写作方式;在用户灵感枯竭的时候,AI 可以与人类互动,这种碰撞的火花,才是需要保留的东西。」 卢卡斯说。
在 JMuse 晶睿者科技展台,公司联合创始人崔越介绍其 AI Agent 产品如何提升生化材料制备的效率。「基于开源大模型,以及各种垂类专家小模型,我们做了这款产品。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几个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积累了对这个领域工作流程的认知,不断迭代优化 Agent 工程性操作,这也将是企业未来的护城河所在。」
在音潮展台,展台负责人张昆讲述了自己从音乐学院毕业生转而投身 AI 音乐算法工程师,最后开始做这款音乐大模型产品运营的身份转变。「将音乐制作的门槛拉低至普通人的指尖,是这款 App 制作的初心。除了 『文生音乐』『图生音乐』,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使用者,我们也可以提供多维度精细控制能力。」
一句话就能实现编程;用脑机接口和脑电大模型开发抑郁症、焦虑症的客观评估系统;在 AI 剧场平台,用户创建虚拟环境后,可以看到智能体在其中生活的 24 小时漫画直播……在 WAIC 可以看到,无数天马行空的创意,已经落地初现雏形。
大模型的开源与应用低门槛,激发了无数想象力,「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这句话,在 「Future Tech」 展区变得无比清晰。愿每个梦想都能开花结果。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