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持续活跃。
8 月 13 日,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太保寿险」) 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近日举牌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东阳光药」)H 股股票。
记者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 8 月 13 日,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 27 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仍有较大空间。
增持上市公司意愿强烈
太保寿险公告称,8 月 7 日,东阳光药通过新发行 H 股 (以介绍方式上市) 作为换股对价,通过吸收合并方式私有化其香港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宜昌东阳光药」),将太保寿险原持有的宜昌东阳光药股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换股,被动触发本次举牌。
本次举牌后,太保寿险直接持有东阳光药 H 股股票约 605.86 万股,占后者 H 股股本比例为 5.38%;太保寿险及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持有东阳光药 H 股约 754.6 万股,占该上市公司 H 股股本比例为 6.70%。
从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来看,太保寿险公告称,截至 3 月 31 日,太保寿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 4411.84 亿元,占太保寿险 2024 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为 19.88%。
从年内险资举牌情况看,据记者统计,截至 8 月 13 日,险资举牌总次数已达 27 次,已远高于去年全年的 20 次。其中,25 次为主动买入触发举牌,2 次为被动因素触发举牌,反映出今年险资主动增持上市公司的意愿强烈。同时,从举牌方式来看,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是主要的方式;举牌的资金来源则以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为主。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对记者分析说,此前监管部门出台了实施方案,针对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进入 A 股的比例和稳定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3 年和 5 年周期的考核指标权重达 70%,有效推动了长期考核机制的落地。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偿付能力规则进行调整,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 10%,有利于促进险资加大资金入市的力度。
当前,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股票市场的估值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险企需要把握估值低点机会来增配权益资产。同时,险企希望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法核算,从而可以减少当期损益的波动性,这一因素也会导致险企更多的举牌行为。
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随着保险公司通过举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等方式持续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险资权益资产占比也逐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当前险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很大空间,未来有望继续增配。
根据保险资金的运用分类,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长期股权投资是主要的险资权益类资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从全行业情况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约占资金运用总额的 20.6%。
同时,根据今年 4 月份发布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 100%(含此数,下同) 低于 150% 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 20%;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 150% 低于 250% 的、超过 250% 低于 350% 的、超过 350% 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0%、40% 以及 50%。
从具体的保险公司来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227.92%,对应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为 3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其去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为 23.26%。
同时,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二季度末综合偿付充足率为 194.59%,对应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为 30%。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公司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其一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 17.08%。
「结合当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离上限还较远,未来增配空间充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记者分析道。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险资举牌既有积极性,也有较大的潜在空间。结合险资特点、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会计准则等因素综合来看,未来险资有望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