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司库财经,作者 | 文森特,编辑 | 嘉嘉
日前,华侨城及其一致行动人将近 30% 的康佳股份无偿转让给华润集团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这不仅意味着康佳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的业务单元,更代表着依靠华润的整体业务,康佳家电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将进入到增长的新赛道。
在过去几年,康佳不论是在股价还是营收上,都处于下滑期,虽然进行了两次战略转型,将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产业视为增长第二曲线,但因 「内斗」 严重,康佳战略转型并不顺利。
而此次康佳成为华润集团成员之一,将借助华润微电子半导体产业,释放产能和研发能力,打通任督二脉,为康佳新发展注入足够的前进动能。
康佳的黄金上升期
翻看 2024 年中国彩电销售排行榜,康佳仅有 7.2% 的市场份额,不仅落后于老对手创维、海信,TCL,更低于小米,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更是不足 1%。
而在二十年前,康佳是任何彩电巨头都警惕的对手——年销售额破千万,市占率一度超过 20%,在 2003 年至 2007 年,康佳更是创造了五连霸的彩电销售奇迹。
过去康佳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当时中国电视机需求旺盛,但更重要的是,康佳对消费趋势精准地判断和这家企业所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
据视像协会统计分析,2005 年至 2010 年,国内彩电市场销量维持在年均 3200 万台左右,其中 2010 年更是达到 3998 万台。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 12 亿人口中,每年都会有三十分之一的人新购或是更换电视机。
但彼时的电视机市场正处于技术更新的十字路口,那是一个显像管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并存的时代,显像管背投技术老旧,等离子价格高攀不下,LED 液晶电视存在动态画面拖影问题。
这些路线各有各的优点,但也有天然的物理限制,未来消费市场将选择哪种类型的电视机?这关乎彩电企业未来五年,甚至是十年的长期发展。
在行业迷茫时,康佳迅速锁定了 LED 技术路线,「LED 电视全民普及时机已经成熟」,彼时一名康佳业务线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康佳判断 LED 电视将进入 「平民」 时代。
康佳选择 LED 的底气源于其自主研发的 「运动高清」 技术,该技术能够直接解决液晶电视动态画面拖影的难题。
2010 年前 8 个月,国内整个彩电行业 LED 电视新品总共才 171 款,而康佳一口气推出 30 多种新款 LED 电视,占到行业新品总量的比重将近五分之一。
产品种类多,价格形成梯队,康佳踩住了国内彩电焕新的大潮,更踩中了 LED 电视的市场红利期,当年 8 月份,在 LED 背光液晶电视上,康佳拿下了 13% 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三。
而对消费风向的判断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将康佳推向了高峰:2010 年上半年,康佳销售收入 79.4 亿元,同比增长 53.52%,一度风光无限。
「如果按平均每个家庭三到四人计算,那么在中国大约每 4 个人就有一个是康佳的用户」,2010 年,时任康佳董事局主席侯松容更是自豪地表示,康佳电视机累计产能超过 1 亿台,如果一字排开,能绕地球两圈。
股东内斗错过新机遇
如果说凭借对市场的精确判断和创新的拼搏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首个十年,康佳处于一个不断上升期,那么在 2010—2025 之间的十五年间,因为内斗,康佳则从高处不断下滑——因为大股东华侨城、中小股东、康佳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导致康佳错过了智能电视、半导体的最佳发展期。
「+互联网很多人做了,但做互联网+的人还不多」,2015 年年中,被中小股东推上总裁岗位的刘丹发布了康佳的智能家居战略,力争在未来三年内营运收入冲击 3 亿元。
彼时以小米电视、乐视电视为代表的新势力正在席卷整个电视市场,据数据:2012 年智能电视市占率只有 20%,2014 年则直接增长到 50%。
大势已定,康佳也做好了准备,不仅发布了 4K OLED 真彩系列电视,而且内容端更是下了大力气:与黄冈教育签订了三年合约,用户可以免费使用黄冈线上教育资源;与阿里影业、腾讯视频、阿里游戏、腾讯游戏等达成合作。
彼时的康佳硬件产品有硬件新品,要内容有影视、教育、游戏等内容,唯一剩下的就是冲刺。
但在上任 3 个多月后,刘丹被康佳董事会单方面辞退。中国家电网更是报道称:刘丹亦是板凳儿没坐热,就被大股东华侨城给撵下了台。
而时任康佳董事局主席的刘凤喜代表的是大股东华侨城的利益,他认为传统制造企业突然转型到互联网很难,康佳向互联网转型时机尚不成熟。
在刘丹推出智能家居战略的三个多月内,康佳前后有 40 多位中高管被调岗,多个部门总监或副总被替换。
在智能电视方面发展缓慢,此后更是被小米、创维、TCL 等厂商拉开了距离:2024 年,康佳彩电市占率只有 7.2%,位居第五位。
智能家居转型受挫后,康佳分别在 2017 年、2018 年、2023 年,先后发布 「科技+产业+园区」「一个核心、两条发展主线、三项发展策略、四大业务群组」「一轴两轮三驱动」 三大战略。
这些战略设计内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求发展半导体产业,甚至提出了 「5~10 年跻身国际半导体公司前列」 的战略目标。
在半导体光电领域,康佳研发 Micro LED 相关产品和技术,并在 2019 年,斥资 300 亿打造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在存储领域,康佳推进自主设计与自主封测,形成半导体存储的 「设计+封测+渠道」 产业链条。
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康佳的半导体转型并不成功,2023 年其半导体业务仅为 3.4 亿元,2024 年更是缩短到了 1.70 亿元,只贡献了不到 2% 的营收。
错过了智能电视的发展,再加上半导体业务没有发展起来,如今的康佳不仅没有进步,更是出现了业务萎缩。据康佳财报显示;2024 年,康佳总营收为 111.15 亿,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32.96 亿;而 2010 年,康佳营业总收入为 171.11 亿元,同比增长 29.06%;净利润为 8394.79 万元。
可以说因为股东之间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意见,康佳既没有保持着彩电市场的地位,更没有探索出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
扫除矛盾开启增长新曲线
在网易财经的一篇报道中,一位接近康佳的消息人士表示:康佳大小股东内斗导致公司战略失败,才是造成康佳业绩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而此次并购,华侨城的出局,也意味着康佳管理层、中小股东同华侨城持续十数年争斗的结束,它不仅为康佳扫除了与大股东华侨城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为康佳的半导体业务提供新的 「港口腹地」 和增长空间。
「华润集团将坚定不移支持康佳创新发展」,在 8 月 15 日举办的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上,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要求康佳明晰战略方向,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更是直接表态支持康佳发展。
目前华润旗下的华润微电子在晶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要知道,康佳半导体业务的核心在于存储和显示类别,主要是存储相关产品的封装、测试及销售、Micro LED 及 Mini LED 芯片、巨量转移、显示等。
从产品和业务上看,双方不仅不会产生业务上的冲突,而且还能实现在产业链上的互补。
(来源:华润微电子官网)
更为重要的是在应用场景上。
此前康佳半导体主要应用在彩电等家电领域,因为不论是美的、格力还是 TCL,多数都有自己的半导体芯片工厂,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不用对外批量采购。
因此康佳半导体业务很难破圈成长,从 2024 年起,华润微电子将产品聚焦在了汽车电子、工控等高端应用领域,在国产替代增速的背景下,这些高端行业对国产半导体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这也为康佳半导体业务提供了破圈增长的新机会。
「在产业协同方面,华润旗下的半导体业务将有助于康佳的电视和 MLED 两大业务的发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向媒体表示,康佳并入华润是产业互补。
如果说在被华润收购前,康佳是一个在家苦练武学但进展缓慢的傻小子,但在收购完成之后,两者在半导体业务上将形成强烈互补,这也将为康佳半导体业务打通任督二脉。
曾经的 「华南理工三剑客」 殊途殊归,TCL 凭借对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孤注一掷,成功跃迁至价值链顶端;而康佳虽早早洞察到半导体与综合家电的战略方向,却因体量所限,独木难支。
如今随着华润的入主,康佳半导体业务终于获得了产业链上的加持和协同,华润微电子在车规、工控等高端领域的布局,为康佳半导体业务提供了破圈的可能。
然而这条 「任督二脉」 能否彻底打通,决定着康佳是止步于一个被托管的品牌,还是真正蜕变为华润科技版图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对于康佳管理层来说,未来在半导体业务上的考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