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能源观
近两年来,一提起新能源车的“ 黑科技”,大家最先想到的多是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百公里加速、娱乐大屏、语音交互这些。鲜少有人留意驾驶中跟我们贴身打交道、承载着最基础舒适需求的关键部件—— 汽车座椅。
回顾燃油车时代,多数汽车座椅功能相对基础,调节方式以手动为主,加热与通风仅出现在少数高配车型中,座椅材质也大多停留在织物或普通皮革,长时间驾乘容易导致腰背疲劳,甚至引发恶心、头晕等症状。
而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座椅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坐具,它不仅会主动迎合驾乘者的身体曲线,还能秒变“ 大床房”,甚至充当起健康管家的角色。
从以前硬邦邦的“ 板凳”,到今天智能又体贴的“ 移动沙发”,座椅这个基础部件,正在悄悄用科技填补出行中的舒适缺口,让每一次乘坐都从“ 将就” 变成“ 享受”。
1. 现在的汽车座椅有多能?
“ 能坐就行?那是老黄历了,如今的汽车座椅早就进化了。”
打算置换辆新能源车的徐田 (化名),最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原本,在开了十年燃油车的他眼中,汽车座椅就是个只能调节前后和靠背,带点通风加热的“ 移动板凳”。
但,上周试驾了多款新能源车后,徐田发现,现在的汽车座椅早已脱离“ 基础” 层面,不仅能一键切换加热、通风,还可开启热石按摩,第二排座椅甚至能完全放平,秒变一张可供休憩的“ 移动小床”。
图/某品牌车主放平座椅午休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 原来坐汽车也能这么舒服,像飞机头等舱一样。” 徐田感慨道。
同徐田有类似感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让他们发出如此感叹的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座椅上搭载的众多“ 黑科技”。
具体到车型举例来看,理想 MEGA Home 一二排座椅标配环抱式加热、18 点热石揉捏按摩,以及吹吸一体的呼吸式座椅通风,不仅能针对腰、背、臀等关键部位精准控温,还能有效缓解长途驾乘带来的肌肉僵硬和腰部酸痛。
值得注意的是,MEGA Home 的二排座椅通过语音或一键控制完全展开后,腰部夹角和腿部夹角分别能达到 122°、130°,结合可伸展 499 毫米的四向悬浮腿托,可以实现完整的全身承托;同时,其支持 45°、90°、180° 等多角度旋转,以适配多种家庭使用场景。
图/MEGA Home 座椅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深蓝 S07 的“ 零重力座椅” 则可通过科学的角度调节,模拟太空失重状态下的零压体验,大幅降低脊柱与关节压力,显著减轻长途行车的身体疲劳。其主驾“ 零重力座椅” 还具备记忆功能,能通过人脸识别来区分不同驾驶者。
图/深蓝 S07 零重力座椅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除了舒适性上有明显升级外,在智能健康管理方面,汽车座椅也逐渐从“ 被动承载” 转向“ 主动守护”。
问界 M8 的座椅具备实时健康监测功能,可持续监测驾驶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坐姿。当系统检测到久坐、心率异常时会主动发出提醒,识别疲劳驾驶时会自动开启通风功能,并同步播放提神音频。
图/问界 M8 座椅实时健康监测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场景适配性上,部分车企也推出了特色功能座椅,以精准匹配多元用户需求。
岚图 FREE+注重座椅与娱乐系统的场景化联动,其副驾“ 女王座椅” 提供 163° 超大躺姿调节和电动四项腿托调节功能,可实现“ 半躺式” 放松体验。
图/“ 女王副驾座椅”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甚至宠物出行这一细分需求也得到了精心考量。别克全新 GL8 陆尊的座椅具备“ 宠物模式”,可调节座椅为宠物提供独立空间。
2. 车主:不只是配置,更是选择的理由
开了十年燃油车的徐田,最终购买了一辆理想 L9,谈及买车原因,他直言,自己是为座椅付费。
图/理想 L9 座椅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 我有轻度腰间盘突出,且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以往开油车回家总是腰疼得厉害,只能定期贴膏药缓解,所以对我来说,一把舒适性高,还能热石按摩的座椅太具诱惑力了。”
徐田的选择并非个例。与诸多消费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数十名消费者中有超一半将座椅体验视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甚至超越了动力、外观等传统考量。
从事户外摄影工作的苏先生,在近期换车时毫不犹豫选择了问界 M8,他的理由很简单—— 能缓解疲劳驾驶。
“ 去年冬天为了拍云海,凌晨三点就出发,开着老燃油车走盘山公路,困得直打哈欠,只能靠掐大腿提神。”
苏先生回忆道,“ 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我的车能帮我缓解疲劳就好了,如今问界 M8 座椅提供的疲劳监测真的很实用,以后再有需要夜间赶路拍摄的情况,就安全多了。”
养了一只金毛的周女士,则是冲着别克 GL8 陆尊的“ 宠物模式” 下的单。
图/别克 GL8 陆尊第三排放倒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周女士表示,以前带小狗去宠物乐园,她只能让它坐在那辆老探岳的后备箱里,有次急刹车,小狗直接从后备箱滑撞到了二排座椅的后靠背上。
“ 我试过宠物笼、宠物垫,都没用,要么占地方,要么不安全,别克 GL8 陆尊三排能完全放倒的设计很适用有宠物的家庭,可以将三排空间变成一个安全的宠物舱。”
对于每日往返 80 公里通勤的张先生而言,深蓝 S09 的后排一键躺平功能让他的午休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图/深蓝 S09 座椅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 以前开燃油车,中午只能趴在办公桌上午休,胳膊麻、脖子酸是常态,下午工作总提不起精神。”
张先生坦言,换了深蓝 S09 后,他在午休时间,只需按下中控屏上的“ 躺平模式”,后排座椅便会自动调节至 120 度仰角,配合宽厚的坐垫、靠背和腿托,秒变“ 移动休息室”。
“ 现在每天中午在车里躺 20 分钟,下午开车回家都不觉得累,再也不用靠咖啡硬撑了。”
家庭用户对座椅的“ 场景刚需” 似乎更为强烈。理想 MEGA Home 车主王先生便是其中的典型。
据他介绍,他父母都接近 80 岁,之前身体好的时候坐家里那辆老雷克萨斯 LX 570,得他和他太太一人搀扶、一人托举,老人踩着台阶、弓着腰才能上车。
“ 去年母亲做完髋关节手术后,每次上下车就跟上刑一样,久而久之就不爱出门了。” 王先生的语气中带着心疼,“ 自从换了 MEGA 之后,上下车困难这个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座椅转过来对着车门,老人直接一步就能坐下,今年上半年带父母出去一起自驾游的频率都高了。”
3. 未来,从智能座椅到“ 移动生活空间”
未来五年、十年,汽车座椅还会更智能吗?
面对如今新能源车上的智能座椅,不少试驾完的消费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汽车座椅已经足够智能,但他们也期待,未来汽车座椅还能带来更多惊喜。
“ 我希望未来的汽车座椅,能成为我的贴身健康助手。” 刚成为问界 M8 车主的苏先生这样畅想,“ 如果座椅能通过坐垫里的生物传感器监测血糖、血氧,发现异常就同步给家庭医生,再根据健康数据自动调整按摩力度,比如血压偏高时就用轻柔的气压按摩放松肩颈,这对上班族和老人来说都很实用。”
“ 希望它能比我更懂我的身体。” 这是理想 L9 准车主徐田的核心诉求。
每天久坐写代码的他,饱受腰肌劳损困扰,现有座椅虽然提供热石按摩,能有效缓解徐田的肌肉紧张感,但却总达不到精准减轻腰部疼痛的效果。
“ 未来,座椅内部要是能增加微电流按摩或集成针灸功能,通过精准压力点按摩缓解背部疼痛就再好不过了。”
年轻的 00 后车主群体则提出了“ 情绪陪伴” 需求。他们希望座椅能通过监测皮肤反应、体温、语音语调等指标来判断驾乘者情绪状态,一旦发现焦虑或烦躁,就自动给予按摩或释放舒缓香气,让汽车成为“ 移动减压舱”。
“ 未来座椅能够实现真正的自适应调节就好了,深蓝 S7 车主高女士坦言,现在调座椅需要手动选模式,操作略显繁琐。
“ 我期待以后座椅能通过内置的微型气垫实时捕捉坐姿变化,自动匹配最合适的腰托角度、坐垫高度,甚至能根据天气自动调节功能,比如夏天刚上车就开启强风模式,冬天提前 3 分钟预热靠背。”
她还畅想,座椅内部若嵌入微型压力传感器与智能气垫单元,就能像“ 智能床垫” 一样,实时填充腰部空隙、调整大腿支撑,彻底告别长途驾驶的腰背酸痛。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这些设想并非遥不可及。随着材料科学、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汽车座椅必然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届时,汽车座椅将不再局限于“ 座椅” 的单一属性,真正进化为集健康管理、场景适配、情绪陪伴于一体的“ 移动生活空间”。
这样的座椅,你期待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